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规定新解——兼论但书在犯罪构成理论中的展开

被引:22
作者
王强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但书; 定量因素; 犯罪概念; 犯罪构成;
D O I
10.16290/j.cnki.1674-5205.2011.05.014
中图分类号
D924.1 [总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规范刑法学的范畴内,遵循司法刑法学的逻辑要求,作为犯罪司法概念的《刑法》第13条,应该是形式和实质相结合的犯罪概念,前段是体现形式理性的刑事违法性的积极、类型化判断,而但书则是体现实质理性的社会危害性消极、个别化判断。因此,但书不仅仅是轻微违法的阻却事由,而且应当包含相当于三阶层体系中阻却构成要件符合性、阻却违法和阻却责任的全部内容。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9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形式解释论的再宣示 [J].
陈兴良 .
中国法学, 2010, (04) :27-48
[2]   实质解释论的再提倡 [J].
张明楷 .
中国法学, 2010, (04) :49-69
[3]   司法刑法学的视域与范式 [J].
刘远 .
现代法学, 2010, 32 (04) :18-29
[4]   从图式理论看刑法解释立场 一个实证的考察 [J].
王政勋 .
中外法学, 2009, 21 (03) :358-374
[5]   定量因素在犯罪成立条件中的地位——兼论犯罪构成理论的完善 [J].
王政勋 .
政法论坛, 2007, (04) :152-163
[6]   混合的犯罪概念之提倡——兼与陈兴良教授商榷 [J].
苏彩霞 ;
刘志伟 .
法学, 2006, (03) :81-91
[7]   论犯罪构成的情节要求 [J].
刘之雄 .
法学评论, 2003, (01) :43-49
[8]   犯罪本质特征新论 [J].
夏勇 .
法学研究, 2001, (06) :3-21
[9]   关于刑法情节显著轻微规定的思考 [J].
王尚新 .
法学研究, 2001, (05) :19-26
[10]   再论我国刑法中犯罪概念的定量因素 [J].
储槐植 ;
汪永乐 .
法学研究, 2000, (02) :3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