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5 条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部位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
被引:4
作者:
黄新民
王华平
余茂
谭俊
机构:
[1] 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来源: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动脉硬化;
脑梗死;
超声检查,多普勒,双功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发生部位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对304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103例非脑血管疾病患者(对照组)行颈动脉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测粥样硬化斑块数量、大小、性状及部位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组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狭窄程度、IMT增厚、软斑和溃疡斑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这几项指标与脑梗死呈正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部位有显著同侧相关性(P<0·05);颈动脉超声检测在大脑半球梗死者中的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脑干和小脑梗死者中的斑块检出率(P<0·01)。两组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均主要分布于颈总动脉分叉处(66·08%,68·97%),显著高于颈动脉主干及颈内动脉入口处(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狭窄严重程度、IMT增厚、软斑及溃疡斑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作为脑梗死的预测指标,对大脑半球的预测敏感性最高,在颈动脉超声检查中应全面监测之;特别注意观测颈动脉分叉处的粥样硬化斑块,它对脑梗死的预测具有重要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1489 / 1490
页数: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