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水稻水足迹计算及其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49
作者
何浩
黄晶
淮贺举
童文杰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业部农作制度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水足迹; 水资源; 水稻; 湖南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运用水足迹的理论和方法计算了湖南省水稻水足迹,并分析了其历史变化和构成特征,以期为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和建议。结果表明:湖南省水稻水足迹由1960年的22×109m3上升至2008年的34.4×109m3,增加了12.4×109m3;水足迹构成以绿水为主,但所占比例逐渐降低,灰水足迹由7%增加到24%,说明所需稀释水量逐渐加大;早、中、晚稻的水足迹以晚稻最大,占到总水足迹的38%48%,其次是早稻,最小是中稻;早、中、晚稻的绿水占各自水足迹的比重依次降低,蓝水比重依次增加,灰水比重均在21%以上;从单位产量水足迹来看,双季稻平均比中稻少23.3m3/t。综合考虑水资源和产量因素,双季稻在有效利用水资源和保障粮食安全方面比单季稻更有优势,建议减少单季稻,增加双季稻种植面积。
引用
收藏
页码:294 / 29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南疆棉花消费水足迹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邓晓军
    谢世友
    崔天顺
    李艺
    李晖
    [J]. 水土保持研究 , 2009, (02) : 176 - 180+185
  • [2] 陕西省2003年水资源足迹测评与分析
    郭斌
    任志远
    [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6, (06) : 178 - 182
  • [3] 人口、富裕及技术对2000年中国水足迹的影响
    龙爱华
    徐中民
    王新华
    尚海洋
    [J]. 生态学报, 2006, (10) : 3358 - 3365
  • [4] 大田条件下稻田土壤氮素淋失研究
    陆敏
    刘敏
    茅国芳
    黄明蔚
    屈璠
    [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4) : 71 - 77
  • [5] 中国2000年水足迹的初步计算分析
    王新华
    徐中民
    龙爱华
    [J]. 冰川冻土, 2005, (05) : 774 - 780
  • [6] 西北四省(区)2000年的水资源足迹
    龙爱华
    徐中民
    张志强
    [J]. 冰川冻土, 2003, (06) : 692 - 700
  • [7] 应用15N对稻田生态系中氮素淋失和去向的研究
    张美良
    吴建富
    郭成志
    刘经荣
    [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8, (02) : 3 - 7
  • [8] 稻田土壤中N的渗漏损失研究
    王家玉,王胜佳,陈义,郑纪慈
    [J]. 应用生态学报, 1995, (S1) : 62 - 66
  • [9] Water footprinting at the product brand level: case study and future challenges[J] . B.G. Ridoutt,S.J. Eady,J. Sellahewa,L. Simons,R. Bektash.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 2009 (13)
  • [10] Freshwater as shared between society and ecosystems: from divided approaches to integrated challenges[J] . Falkenmark Malin.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 2003 (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