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秦岭古生代盆地演化中幕式流体过程及成岩成矿效应

被引:9
作者
曾荣 [1 ]
刘淑文 [1 ]
薛春纪 [2 ]
龚建新 [3 ]
机构
[1]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3] 浙江省地质矿产调查公司
关键词
南秦岭; 古生代盆地; 幕式流体活动; 成岩成矿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2 [成矿区、成矿预测及成矿规律]; P581 [岩石成因];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070901 ;
摘要
从南秦岭古生代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出发,通过分析古生界不同层位流体成岩成矿事实与盆地发展演化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南秦岭早古生代—泥盆纪演化时期多幕流体过程和成岩成矿效应。幕式流体成岩成矿最早可追溯到早寒武世,区域上从东到西形成了重要的碳硅质岩中重晶石/毒重石矿床及金、铂族元素矿化;早、中志留世继续发展,形成了钠长石岩、重晶石岩、铁碳酸盐岩、硅质岩与铅-锌、金矿床;中泥盆世为最强烈的一次热水沉积活动,其规模大、热水沉积产物多样,形成了泥盆系硅质岩-钠长石岩-重晶石岩-铁白云石岩中的铅锌(铜)矿床、铁白云石硅质岩中铅锌(铜)矿床以及钠长石角砾-铁白云石板岩中金-铜矿床。
引用
收藏
页码:234 / 23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南秦岭志留系铅锌矿床中硅质岩岩石学及地球化学 [J].
刘淑文 ;
薛春纪 ;
曾荣 ;
李强 ;
朱经祥 ;
王涛 ;
赵国斌 .
矿床地质, 2005, (05) :23-33
[2]   北大巴山下寒武统毒重石矿床赋矿硅质岩地球化学研究 [J].
吕志成 ;
刘丛强 ;
刘家军 ;
吴丰昌 .
地质学报, 2004, (03) :390-406
[3]   陕西旬阳地区志留系铅锌矿矿集区特征及其成因初探 [J].
宋小文 ;
侯满堂 ;
朱经祥 ;
吴邦朝 ;
唐永忠 .
陕西地质, 2003, (01) :1-9
[4]   南秦岭早古生代碱性岩墙群的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J].
张成立 ;
高山 ;
张国伟 ;
柳小明 ;
于在平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10) :819-829
[5]   陕西银硐子-大西沟菱铁银多金属矿床热水沉积岩相特征及成因 [J].
方维萱 ;
芦继英 .
沉积学报, 2000, (03) :431-438
[6]   中国北方超大型热水沉积硫化物矿床基本特征及形成条件研究 [J].
李英 ;
祁思敬 ;
马国良 ;
张振飞 .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1999, (04) :19-24
[7]   陕西铅硐山大型铅锌矿床热水沉积岩相特征 [J].
方维萱 .
沉积学报, 1999, (01) :44-50
[8]   南秦岭晚古生代海底喷气-沉积成矿系统 [J].
祁思敬 ;
李英 .
地学前缘, 1999, (01) :172-180
[9]   西秦岭寒武系金矿床中硅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意义 [J].
刘家军 ;
郑明华 ;
刘建明 ;
周渝峰 ;
顾雪祥 ;
张斌 .
岩石学报, 1999, (01) :146-148+150-155
[10]   秦岭造山带泥盆纪的沉积体系与古地理格局演化 [J].
梅志超 ;
孟庆任 ;
崔智林 ;
屈红军 .
古地理学报, 1999, (01) :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