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寒区不同人工林配置下灌木种群的生态位研究

被引:8
作者
曹恒
杨海龙
贺康宁
王伟伟
高二鹏
刘慧博
王冰洁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关键词
青海高寒区; 人工林群落; 灌木种群;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度;
D O I
10.13207/j.cnki.jnwafu.2014.05.005
中图分类号
S718.54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以人工林群落为研究对象,从生态位角度揭示不同人工林配置下灌木物种的相互关系以及种群在群落中的功能和地位。【方法】运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青海大通高寒区的青海云杉林、白桦林、华北落叶松林、云杉-白桦混交林等4种不同人工林配置下灌木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度进行计算,分析各种群落下不同灌木种群的关系及其地位。【结果】在白桦人工林群落中,高山柳(Salix cupularis Rehd)和八宝卫矛(Euonymus przewalskii Maxim)的生态位宽度值均为0.999,是该群落中灌木层生态幅度最广的种群,高山柳与八宝卫矛、细叶绣线菊(Spiraea salicifolia)和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的生态位重叠度均在0.800以上;在云杉-白桦混交林群落中,金露梅、高山柳、窄叶鲜卑花(Sibiraea angustata)和细叶绣线菊的生态位宽度值为0.973~0.994,而生态位重叠度却均为0.400~0.600,表明这4种植物对该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但生物生态学特性可能不同;在青海云杉人工林群落中,八宝卫矛的生态位宽度最大,是该群落的优势种;而在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群落中,峨眉蔷薇(Rosa omeiensis Rolfe)、锦鸡儿(Caragana sinica)、八宝卫矛的生态位宽度值依次为0.986,0.933和0.295,峨眉蔷薇和锦鸡儿是该人工林下灌木层的优势树种。【结论】1)不同人工林下灌木种群的广生态幅物种不同,这是由人工林的立地条件和不同物种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共同决定的;2)人工林下灌木物种对人工林单一群落结构的改善与物种多样性的提高有一定作用;3)一般情况下,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度呈正相关关系,但在一些林分中却相反,这种现象可能与物种呈斑块性分布和环境资源的高度空间异质性有关,在针阔叶混交林下的有限的空间内灌木种群能更充分地利用资源。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9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 [1] 祁连山青海云杉人工林草本层生态位及生态响应研究
    王伟伟
    杨海龙
    贺康宁
    胡兴波
    王辉
    董梅
    谢增武
    [J]. 草地学报, 2012, 20 (04) : 626 - 630
  • [2] 青海高寒区不同人工林配置下草本群落生态位研究
    王伟伟
    杨海龙
    贺康宁
    王瑞斌
    王辉
    王晓
    [J]. 水土保持研究 , 2012, (03) : 156 - 160+165
  • [3] 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甜槠林优势种群生态位
    胡正华
    钱海源
    于明坚
    [J]. 生态学报, 2009, 29 (07) : 3670 - 3677
  • [4] 桂林岩溶石山阴香群落主要种群生态位研究
    张忠华
    梁士楚
    胡刚
    [J]. 林业科学研究, 2009, 22 (01) : 63 - 68
  • [5] 高寒植物长鞭红景天种群生态位研究
    方江平
    卢杰
    罗建
    郑维列
    [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05) : 2027 - 2031
  • [6] 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研究——Ⅱ印度木荷、硬斗石栎林主要树种生态位研究
    马晓
    杨宇明
    杜凡
    王娟
    [J].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7, (01) : 15 - 19
  • [7] 黄土沟壑区狼牙刺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
    李登武
    张文辉
    任争争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12) : 2231 - 2235
  • [8] 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农牧交错带弃耕地植被的演替规律
    郑翠玲
    曹子龙
    赵廷宁
    孙保平
    丁国栋
    [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5, (01) : 72 - 76
  • [9] 澜沧江上游森林珍稀草本植物生态位研究
    魏文超
    何友均
    邹大林
    杜华
    崔国发
    郑杰
    董建生
    李永波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4, (03) : 7 - 12
  • [10] 翅果油树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分析
    张峰
    上官铁梁
    [J]. 西北植物学报, 2004, (01) : 70 -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