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稻核心种质耐低磷性状与籼粳亚种间的关系

被引:18
作者
杜娟 [1 ]
曾亚文 [1 ]
张云孙 [2 ]
普晓英 [1 ]
杨树明 [1 ]
杨晓娟 [1 ]
邰丽梅 [1 ]
郭云周 [3 ]
机构
[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2] 云南大学科学技术处
[3]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耐低磷特性; 籼粳分类; 核心种质; 云南稻种;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07.01.025
中图分类号
S511.2 [按米的粘性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土壤有效磷含量6.26mg/kg和40mg/kg条件下对548份云南地方稻核心种质进行形态性状与籼粳亚种鉴别性状间的耐低磷特性研究,以明确籼粳亚种及其中间型耐低磷特性有无明显差异以及耐低磷特性和籼粳分化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相对分蘖力、相对有效穗、相对总干物质量和相对地下干物质量4个耐低磷指标性状可作为水稻耐低磷能力强弱评价的理想指标;低磷胁迫下耐低磷指标性状可作为水稻磷高效基因型筛选指标。(2)云南稻核心种质由95份籼、178份偏籼、85份偏粳和190份粳稻组成,籼粳亚种间平均耐低磷能力存在明显差异:相对分蘖力、有效穗、地下干物质量、总干物质量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籼、偏籼、偏粳、粳,耐低磷能力随程氏指数的增大,呈现递减趋势。(3)云南稻核心种质6个籼粳分类性状和耐低磷指标性状多数呈显著负相关,耐低磷特性和籼粳分化密切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35 / 13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云南稻核心种质对土壤无效磷的活化特性及其生态差异 [J].
张浩 ;
曾亚文 ;
杜娟 ;
普晓英 ;
杨树明 ;
桂敏 .
中国水稻科学, 2006, (03) :333-336
[2]   云南稻核心种质苗期耐冷性及其地理生态差异 [J].
曾亚文 ;
李绅崇 ;
普晓英 ;
杜娟 ;
杨树明 ;
刘昆 .
生态环境, 2006, (02) :345-349
[3]   云南地方稻核心种质耐低磷特性研究 [J].
申时全 ;
曾亚文 ;
普晓英 ;
杜娟 ;
李绅崇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8) :1569-1572
[4]   云南稻种矿质元素含量与形态及品质性状的关系 [J].
曾亚文 ;
申时全 ;
汪禄祥 ;
刘家富 ;
普晓英 ;
杜娟 .
中国水稻科学, 2005, (02) :127-131
[5]   云南稻种资源核心种质研究进展 [J].
曾亚文 ;
申时全 ;
普晓英 ;
赵旭 .
西南农业学报, 2004, (S1) :322-324
[6]   发育时期对水稻耐低磷胁迫有关性状QTLs检测的影响 [J].
明凤 ;
米国华 ;
张福锁 ;
朱立煌 ;
郑先武 .
中国水稻科学, 2001, (04) :9-13
[7]   云南地方稻种的多样性及优异种质研究 [J].
曾亚文 ;
李自超 ;
申时全 ;
王象坤 ;
杨忠义 ;
张洪亮 ;
陈于敏 .
中国水稻科学, 2001, (03) :10-15
[8]   云南地方稻种籼粳亚种的生态群分类及其地理生态分布 [J].
曾亚文 ;
李自超 ;
杨忠义 ;
申时全 ;
张洪亮 ;
王象坤 .
作物学报, 2001, (01) :15-20
[9]   云南光壳稻籼粳分类与形态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J].
曾亚文 ;
徐福荣 ;
申时全 ;
邓家有 .
中国水稻科学, 2000, (02) :52-55
[10]   稻、麦根系H+的分泌与介质磷水平的关系 [J].
范晓晖 ;
刘芷宇 .
植物生理学报, 1991, (02) :12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