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稻核心种质苗期耐冷性及其地理生态差异

被引:22
作者
曾亚文
李绅崇
普晓英
杜娟
杨树明
刘昆
机构
[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苗期耐冷性; 地理生态; 核心种质; 云南稻种;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06.02.031
中图分类号
S511.2 [按米的粘性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Nagamine等(1991)法研究了598份云南稻核心种质在稻作区划间、地州间苗期耐冷性强弱、变异程度及其地理生态差异。结果表明,稻作区划间苗期耐冷强弱差异较大,平均耐冷级别为:I(4.70)>II(4.78)>V(4.79)>III(5.34)>IV(5.36),40份强耐冷种质频率为II(45%)>I(25%)>III(22.5%)>V(5.0%)>IV(2.5%),其变异系数为II(32.22%)>I(31.28%)>V(29.65%)>III(19.66%)>IV(19.59%);揭示了苗期耐冷性与低温胁迫下水稻冬春育秧、冷泉水密切相关,其耐冷基因源是云南南部地区冬季育秧和滇中一带苗期倒春寒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苗期耐冷种质广泛存在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品种间苗期耐冷差异也明显。云南稻核心种质16个地州平均苗期耐冷强弱差异较大。根据气候、生态、云南稻种多样性及其苗期耐冷性等将云南稻作区划分为重冷害多样性贫乏区、冷害多样性中区和轻冷害区三部分。其中,曲靖、大理、楚雄、昆明和丽江5个地州平均耐冷级别3.65~4.32,0—2级苗期强耐冷种质占27.5%(2.5%10%)和高海拔冷泉水苗期灌溉,属于重冷害多样性贫乏区;文山、红河、思茅、保山、德宏和临沧6个地州平均耐冷级别4.45~5.40,0—2级苗期耐冷种质占70%(5%30%)和冬春育秧,属于冷害多样性中区;怒江、玉溪、昭通、迪庆和西双版纳5个地州平均耐冷级别5.05~5.87,0—2级苗期耐冷种质占2.5%(0~2.5%),属于轻冷害多样性扩散区。水稻冬春育秧和高海拔冷泉水灌溉在云南稻核心种质苗期耐冷基因源演化中起了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45 / 34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Science》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述评
    郑新奇
    姚慧
    王筱明
    [J]. 生态环境, 2005, (03) : 422 - 428
  • [2] 三江平原气候变暖的进一步认识: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变化
    闫敏华
    陈泮勤
    邓伟
    梁丽乔
    [J]. 生态环境, 2005, (02) : 151 - 156
  • [3] 云南稻种资源核心种质研究进展
    曾亚文
    申时全
    普晓英
    赵旭
    [J]. 西南农业学报, 2004, (S1) : 322 - 324
  • [4] 云南地方稻种的多样性及优异种质研究
    曾亚文
    李自超
    申时全
    王象坤
    杨忠义
    张洪亮
    陈于敏
    [J]. 中国水稻科学, 2001, (03) : 10 - 15
  • [5] 云南地方稻种籼粳亚种的生态群分类及其地理生态分布
    曾亚文
    李自超
    杨忠义
    申时全
    张洪亮
    王象坤
    [J]. 作物学报, 2001, (01) : 15 - 20
  • [6] 云南稻种主要性状多样性分布中心及其规律研究
    曾亚文
    李自超
    杨忠义
    王象坤
    申时全
    张洪亮
    陈于敏
    [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6) : 511 - 517
  • [7] Ecogeographic and genetic diversity based o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of indigenous rice (Oryza sativa L.) in Yunnan, China
    Zeng Yawen
    Shen Shiquan
    Li Zichao
    Yang Zhongyi
    Wang Xiangkun
    Zhang Hongliang
    Wen Guosong
    [J]. Genetic Resources and Crop Evolution, 2003, 50 (6) : 567 - 577
  • [8] Identifi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subspecies of Asian cultivated rice and their hybrids[J] . Xiangkun Wang,Renhua Li,Chuanqing Sun,Zichao Li,Hongwei Cai,Xinli Sun.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1998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