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空间重构与城市间结构效应分析

被引:4
作者
王玉海
张鹏飞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关键词
京津冀; 都市圈; 空间重构; 结构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1204 ;
摘要
都市圈是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重组形成的城市圈层式结构。京津冀协同发展就是要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都市圈形成之路,其空间结构重组是顶层设计的核心,也从整体决定着空间结构效应。本文以京津冀都市圈为研究对象,利用引力模型、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探讨京津冀都市圈的空间重构,分析空间重构对区域经济、人口的集聚与扩散效应。研究发现:(1)京津冀都市圈的空间组织重构,已初步形成"三足拱卫"的雏形;(2)中央政务区、北京城市副中心、天津和雄安新区形成的"一核三足"城市架构,将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空间载体和结构优化路径;(3)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设置和雄安新区的设立,加强了北京、天津、石家庄等中心城市与周边的联系,扩大了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促进了城市功能定位与城市间联系的关联度。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产业调整 [J].
王玉海 .
群言, 2019, (03) :4-7
[2]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效应分析 [J].
张鹏飞 ;
王玉海 ;
刘学敏 .
城市发展研究 , 2018, (09) :159-164
[3]   产城融合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 [J].
刘欣英 .
经济问题, 2016, (08) :26-29
[4]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促京津冀成中国经济第三极 [J].
原松华 .
中国发展观察, 2016, (12) :16-18
[5]   辽中南城市群空间相互作用的时空演变 [J].
关伟 ;
周忻桐 .
经济地理, 2014, 34 (09) :48-55
[6]   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相互作用研究 [J].
何胜 ;
唐承丽 ;
周国华 .
经济地理, 2014, 34 (04) :46-53
[7]   近20年珠三角城市群城市空间相互作用时空演变 [J].
梅志雄 ;
徐颂军 ;
欧阳军 ;
史策 .
地理科学, 2012, 32 (06) :694-701
[8]   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的评价与时空演变 [J].
王发曾 ;
吕金嵘 .
地理研究, 2011, 30 (01) :49-60
[9]   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的中国城市群体系空间结构研究 [J].
董青 ;
刘海珍 ;
刘加珍 ;
李玉江 .
经济地理, 2010, 30 (06) :926-932
[10]   北京城市边缘区空间扩展特征及驱动机制 [J].
张宁 ;
方琳娜 ;
周杰 ;
宋金平 ;
江君 .
地理研究, 2010, 29 (03) :471-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