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米产量潜力增进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25
作者
张永科 [1 ]
王立祥 [1 ]
杨金慧 [1 ]
梁德俊 [2 ]
王秀林 [3 ]
郗洛延 [1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2] 陕西杨凌丰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3] 陕西省横山县种子公司
关键词
玉米; 核心技术; 规范化栽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实现玉米产量潜力的进一步提高,结合玉米科研和高产开发实践就中国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发阶段的具体技术、技术实质、技术创新点、高产攻关途径进行了分析探讨,明确了今后实现进一步玉米高产栽培攻关目标的技术途径。结果表明:在对玉米进行遗传改良的同时对玉米进行密植和营养(群体冠层的和土体的)同步改良是当代玉米高产开发中实现玉米产量潜力持续增进、实现玉米高产栽培攻关目标的根本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267 / 26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31]   夏玉米高产规律的研究——Ⅰ.高产玉米的生理指标 [J].
王忠孝 ;
王庆成 ;
牛玉贞 ;
杜成贵 ;
高学曾 ;
李登海 ;
毛丽华 .
山东农业科学, 1988, (05) :8-10
[32]   光合作用与作物产量 [J].
王天铎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8, (01) :52-54
[33]   玉米群体的自动调节与产量 [J].
王庆祥 ;
顾慰连 ;
戴俊英 .
作物学报, 1987, (04) :281-287
[34]   玉米不同群体田间光特征的分析 [J].
孙运东 ;
顾建新 ;
郭迎春 ;
张立军 .
沈阳农学院学报, 1985, (03) :43-50
[35]   玉米高产群体叶层结构和光分布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J].
顾慰连 ;
戴俊英 ;
刘俊明 ;
李迎和 .
沈阳农学院学报 , 1985, (02) :1-8
[36]   玉米种植方式研究 [J].
范福仁 ;
莫惠栋 ;
秦泰辰 ;
胡雪华 ;
吴一民 .
作物学报, 1963, (04) :399-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