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粮食供需的空间格局变化特征

被引:16
作者
冯跃 [1 ,2 ]
鲁春霞 [1 ]
马蓓蓓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京津冀; 粮食供需; 空间格局; 粮食生产区位熵; 比较统计地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6.11 [粮食作物];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本研究以地级市和直辖市为研究单元,利用1980年~2005年京津冀地区的粮食生产、耕地面积和人口统计数据,通过计算各市粮食产量的比重以及粮食生产区位熵,并利用更具表现力的值定面积图的方法制图,分析该地区粮食供需格局的变化特征。1980年以来,京津冀地区的粮食生产大致经历了波动上升期(1980年~1998年)、快速下降期(1999年~2003年)和恢复增长期(2004年~2005年)三个阶段;耕地面积持续下降,其中北京市的耕地面积自1995年下降速度加快。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张家口市、承德市、秦皇岛市、唐山市、廊坊市等在内的京津冀北部地区的粮食生产相对于整个区域萎缩明显,而南部地区成为粮食生产增长的中心。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京津冀北部地区粮食供需缺口增加,多属于粮食供需紧平衡区和缺粮区,南部地区的小康水平余粮量增加,粮食供需的空间极化趋势加剧。
引用
收藏
页码:566 / 57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变化:人地关系、非农就业与劳动报酬的影响效应 [J].
陆文聪 ;
梅燕 ;
李元龙 .
中国人口科学, 2008, (03) :20-28+95
[2]   江苏省粮食生产地域格局变化研究 [J].
李裕瑞 ;
卞新民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8, (02) :113-117
[3]   中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变化及其成因实证分析——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 [J].
陆文聪 ;
梅燕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3) :140-152
[4]   21世纪初中国粮食短缺地区的空间格局和区域差异 [J].
殷培红 ;
方修琦 ;
马玉玲 ;
田青 .
地理科学, 2007, (04) :463-472
[5]   吉林省粮食生产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何秀丽 ;
张平宇 ;
程叶青 .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05) :1536-1538
[6]   21世纪初我国粮食供需的新空间格局 [J].
殷培红 ;
方修琦 ;
马玉玲 ;
田青 .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04) :625-631+678
[7]   我国粮食供求的区域特征及未来形势分析 [J].
周小萍 ;
崔月明 .
未来与发展, 2006, (04) :5-10
[8]   21世纪初中国主要余粮区的空间格局特征 [J].
殷培红 ;
方修琦 ;
田青 ;
马玉玲 .
地理学报, 2006, (02) :190-198
[9]   中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J].
罗万纯 ;
陈永福 .
农业技术经济, 2005, (06) :60-66
[10]   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变化及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响应 [J].
程叶青 ;
张平宇 .
地理科学, 2005, (05)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