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滤过用于亚低温治疗脑水肿的可行性观察

被引:5
作者
黄东健
徐如祥
瞿文军
机构
[1] 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心ICU
[2] 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
[3] 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 广东省广州市
[4] 广东省广州市
关键词
脑损伤/治疗; 脑水肿; 亚低温,人工; 血液过滤;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1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2 [脑部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索血液滤过用于创伤性脑水肿的亚低温治疗可行性和方法,血液滤过方法与传统亚低温疗法的降温效果差异;以及血液滤过对脑水肿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12只健康犬随机分为2组:血液滤过组(A组,6只),传统降温组(B组,6只)。采用改进的Feeney法自由落体致犬脑损伤,均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伤后6h,A组在采用血液滤过体外循环降温,血流量为90~100mL,置换液为500~800mL/h;B组采用冰敷头部及腹部降温。持续监测肛温、生命体征,每2h检测血气分析,乳酸和细胞因子;伤后24h动物处死做脑组织水含量和组织学检查。结果:A组犬肛温可在15~18min后下降并维持在29~32℃;A组在开始时平均动脉压低于B组外,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氧分压(PO2)显著优于B组;在治疗过程中,A组的外周血乳酸、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0.01),A组脑组织含水量(77.23±0.68)%也明显低于B组(79.32±0.5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液滤过用于脑损伤后的亚低温治疗,安全可行,其降温快速,体温容易控制;另外,高容量血液滤过能较好地调节内环境、清除体内细胞因子和乳酸等炎症递质,这对保护脑组织,减少继发性脑水肿有益。
引用
收藏
页码:5307 / 530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脑水肿的实验研究 [J].
兰希发 ;
姚文秀 ;
郭阳 .
中国临床康复, 2003, (22) :3042-3043
[2]   亚力克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J].
宋培贞 ;
潘建春 ;
库宝善 .
中国临床康复, 2003, (16) :2290-2291
[3]   地塞米松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TNF-α表达的干预 [J].
田沈 ;
邵延坤 ;
李华军 ;
王哲 .
中国临床康复, 2003, (16) :2286-2287
[4]   高容量血液滤过在犬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J].
吴坚平 ;
顾勇 ;
丁峰 ;
曹同瓦 ;
苏枭 ;
白春学 ;
林善锬 .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1, (05) :301-304
[5]   血液滤过改善全脑缺血复灌后损伤的实验研究 [J].
周源,马大青,朱姜华,单国谨,许幸,李军 .
中华医学杂志, 1995, (04) :227-229+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