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效率波动分解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4
作者
刘丙泉
宋杰鲲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能源效率; 灰色关联; 能源价格;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K01 [能源];
学科分类号
080702 ;
摘要
本文首先应用份额转换法将能源效率波动分解为静态效应、动态效应及内部效应三个部分。研究发现,我国能源效率波动主要由内部效应造成,即各行业自身能源效率提升对整体能源效率的带动作用,而静态效应及动态效应相对较弱。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从能源价格、科技进步及市场化程度三个因素为切入点,探究了其对三种效应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静态效应及动态效应有着相同的因素排序,即市场化程度影响最大,能源价格次之,科技进步影响程度最低,而对于内部效应而言,能源价格因素的影响最为重要。
引用
收藏
页码:272 / 27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区域生态效率评价研究——山东省的实证分析 [J].
刘丙泉 ;
李雷鸣 .
节能技术, 2010, 28 (06) :551-556
[2]   我国省际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J].
李雷鸣 ;
贾江涛 .
节能技术, 2010, 28 (06) :557-561
[3]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能耗特征及能效提升途径 [J].
李世祥 .
中国软科学, 2010, (07) :23-35
[4]   产业结构与能源效率的协整分析——基于新疆的实证研究 [J].
冉启英 .
生产力研究, 2010, (02) :187-189
[5]   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J].
丁建勋 ;
罗润东 .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9, 31 (05) :45-51
[6]   我国高耗能行业能源技术区域差异变化趋势分析 [J].
吴滨 .
经济管理, 2009, 31 (05) :36-42
[7]   技术进步、结构变动与中国能源利用效率 [J].
王俊松 ;
贺灿飞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 19 (02) :157-161
[8]   结构调整能否改善能源效率:基于中国省级数据的研究 [J].
魏楚 ;
沈满洪 .
世界经济, 2008, (11) :77-85
[9]   区域循环经济的灰色聚类评估方法 [J].
韦惠兰 ;
周平 ;
张晶 .
统计与决策, 2008, (04) :57-58
[10]   中国工业化的资源路线与资源供求 [J].
金碚 .
中国工业经济, 2008, (02) :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