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犯违法连带性说的合理性及其应用——基于共犯处罚根据论的探讨

被引:13
作者
钱叶六
机构
[1]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关键词
修正惹起说; 违法连带性; 违法的量的差异性; 个人责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4.393 []; D924.1 [总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共同犯罪是二人以上共同实施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行为的犯罪形态。共犯的处罚根据在于,共犯通过介入或参与正犯的违法行为,并同正犯一起惹起法益侵犯的结果。所以,正犯与共犯的违法性具有连带性,既不存在"无正犯的共犯",亦不存在"无共犯的正犯"。但是,违法的连带并不意味着各参与人行为的违法程度相同,更不意味着责任的连带和共同。相反,应承认参与人之间的违法性的程度的差异和责任上的个别性。自杀参与、片面对向犯、真正身份犯之共犯、利益纠葛状态的制造以及正犯错误地侵犯共犯的利益等问题的解释或者解决,应建立在上述原理基础之上。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自杀行为违法性之否定——与钱叶六博士商榷 [J].
王钢 .
清华法学, 2013, 7 (03) :143-164
[2]   参与自杀的可罚性研究 [J].
钱叶六 .
中国法学, 2012, (04) :99-111
[3]   对向犯若干问题研究 [J].
钱叶六 .
法商研究, 2011, 28 (06) :124-131
[4]  
共犯论的基础及其展开[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钱叶六, 2014
[5]  
刑法总论讲义[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日) 松宫孝明, 2013
[6]  
规范论和刑法解释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日) 高桥则夫, 2011
[7]  
刑法总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周光权, 2011
[8]  
刑法总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日) 山口厚, 2011
[9]  
共犯体系和共犯理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日) 高桥则夫, 2010
[10]  
共犯论思考[M]. 人民法院出版社 , 陈洪兵,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