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CO2浓度上升和氮添加对南亚热带模拟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15
作者
龙凤玲 [1 ,2 ]
李义勇 [1 ,2 ]
方熊 [1 ,2 ]
黄文娟 [1 ,2 ]
刘双娥 [1 ,2 ]
刘菊秀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CO2浓度升高; 氮添加; 土壤碳稳定性; 土壤粒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大气CO2浓度升高和氮(N)添加对土壤碳库的影响是当前国际生态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为阐述土壤不同形态有机碳的抗干扰能力,运用大型开顶箱,研究了4种处理((1)高CO2浓度(700μmol·mol–1)和高氮添加(100 kg N·hm–2·a–1)(CN);(2)高CO2浓度和背景氮添加(CC);(3)高氮添加和背景CO2浓度(NN);(4)背景CO2和背景氮添加(CK))对南亚热带模拟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库稳定性的影响。近5年的试验研究表明:(1)CN处理能明显地促进各土层中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增加,其中,下层土壤(5–60 cm土层)中的响应达到统计学水平。(2)活性有机碳库各组分对处理的响应有所差异:不同土层中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的含量对各处理的响应趋势基本一致,各土层中的MBC含量均为CN>CC>NN>CK,其中0–5 cm、5–10 cm、10–20cm 3个土层的处理间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10–20 cm与20–40 cm两个土层中的易氧化有机碳处理间有显著差异;而对于各土层中水溶性有机碳,处理间差异均不明显。(3)各团聚体组分中的有机碳含量的响应也有所差异:20–40 cm与40–60 cm土层中250–2 000μm组分的有机碳含量存在处理间差异;40–60 cm土层中53–250μm组分的有机碳对各处理响应敏感,CC处理和NN处理都有利于该组分碳的深层积累,尤其CN处理下的效果最为明显;在各处理10–20 cm、20–40 cm及40–60 cm土壤中,<53μm组分中的碳含量间差异显著。大气CO2浓度上升和N添加促进了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碳的增加,尤其有利于深层土壤中微团聚体与粉粒、黏粒团聚体等较稳定组分中有机碳的积累,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库的稳定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053 / 106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模拟氮沉降和CO2浓度增加对三江平原小叶章群落土壤总有机碳和氮素含量的影响 [J].
张继舟 ;
倪红伟 ;
王建波 ;
袁磊 ;
王宏韬 .
地球与环境, 2013, 41 (03) :216-225
[2]   森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研究进展 [J].
丘清燕 ;
梁国华 ;
黄德卫 ;
陈小梅 .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3, 33 (01) :86-96
[3]   森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影响因素 [J].
陆昕 ;
孙龙 ;
胡海清 .
森林工程, 2013, 29 (01) :9-14
[4]   大气CO2浓度升高和N沉降对南亚热带主要乡土树种叶片元素含量的影响 [J].
李义勇 ;
黄文娟 ;
赵亮 ;
方熊 ;
刘菊秀 .
植物生态学报, 2012, 36 (05) :447-455
[5]  
CO_2浓度升高和氮沉降对南亚热带主要乡土树种及群落生物量的影响.[J].赵亮;周国逸;张德强;段洪浪;刘菊秀;.应用生态学报.2011, 08
[6]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与氮沉降对三江平原小叶章群落生物量累积及其分配格局的影响 [J].
邢军会 ;
倪红伟 ;
王建波 .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 (13) :49-54
[7]   CO浓度升高对三江平原湿地活性有机碳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J].
赵光影 ;
刘景双 ;
王洋 ;
周嘉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 2011, (02) :96-100
[8]   模拟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苦竹林土壤有机碳和养分的影响 [J].
涂利华 ;
胡庭兴 ;
张健 ;
李仁洪 ;
戴洪忠 ;
雒守华 .
植物生态学报, 2011, 35 (02) :125-136
[9]   CO浓度倍增、高氮沉降和高降雨对南亚热带人工模拟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影响 [J].
邓琦 ;
周国逸 ;
刘菊秀 ;
刘世忠 ;
段洪浪 ;
陈小梅 ;
张德强 .
植物生态学报, 2009, (06) :1023-1033
[10]   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库对人为干扰和全球变化的响应研究进展 [J].
肖胜生 ;
董云社 ;
齐玉春 ;
彭琴 ;
何亚婷 ;
杨智杰 .
地球科学进展, 2009, 24 (10) :1138-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