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达克岩与埃达克质岩在中国的研究进展

被引:50
作者
许继峰 [1 ,2 ]
邬建斌 [1 ,3 ]
王强 [1 ]
陈建林 [1 ]
曹康 [1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 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埃达克岩; 埃达克质岩; 板片熔融; 拆沉下地壳熔融; 岩浆混合; 斑岩Cu-Mo-Au矿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 [岩浆岩(火成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综述了从2000年至现今中国科学家研究板片熔融形成的埃达克岩与非板片熔融产生的埃达克质岩所取得的代表性研究进展和重要贡献。作者提出埃达克质岩的4种成因类型:(1)下地壳部分熔融的埃达克质岩;(2)拆沉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岩;(3)基性岩浆高压分异的埃达克质岩;(4)混合成因的埃达克质岩。并总结出拆沉下地壳部分熔融、岩石圈拆沉、岩浆混合机制形成埃达克质岩是中国科学家提出的新成因模型,最后讨论了埃达克质岩与非俯冲环境的斑岩Cu-MoAu矿床的成因联系。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华北东部中生代高镁埃达克质岩浆的起源:岩石学和Nd-Sr-Os同位素证据 [J].
陈斌 ;
陈长健 ;
贺敬博 ;
刘安坤 .
科学通报, 2013, (20) :1941-1953
[2]   变质玄武岩体系相平衡及矿物-熔体微量元素分配:限定TTG/埃达克岩形成条件和大陆壳生长模型 [J].
熊小林 ;
韩江伟 ;
吴金花 .
地学前缘, 2007, (02) :149-158
[3]  
AN OVERVIEW OF ADAKITE PETROGENESIS[J]. PATERNO R. CASTILLO.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6(03)
[4]   加强埃达克岩研究,开创中国Cu、Au等找矿工作的新局面 [J].
张旗 ;
秦克章 ;
王元龙 ;
张福勤 ;
刘红涛 ;
王焰 .
岩石学报, 2004, (02) :195-204
[5]  
鄂东南铜山口、殷祖埃达克质(adakitic)侵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拆沉)下地壳熔融与斑岩铜矿的成因[J]. 王强,赵振华,许继峰,白正华,王建新,刘成新.岩石学报. 2004(02)
[6]   西藏冈底斯中新世斑岩铜矿带:埃达克质斑岩成因与构造控制 [J].
侯增谦 ;
高永丰 ;
孟祥金 ;
曲晓明 ;
黄卫 .
岩石学报, 2004, (02) :239-248
[7]   德兴花岗闪长斑岩SHRIMP锆石U-Pb年代学和Nd-Sr同位素地球化学 [J].
王强 ;
赵振华 ;
简平 ;
许继峰 ;
包志伟 ;
马金龙 .
岩石学报, 2004, (02) :315-324
[8]   强烈亏损重稀土元素的中酸性火成岩(或埃达克质岩)与Cu、Au成矿作用 [J].
王强 ;
许继峰 ;
赵振华 .
地学前缘, 2003, (04) :561-572
[9]   埃达克岩:斑岩铜矿的一种可能的重要含矿母岩——以西藏和智利斑岩铜矿为例 [J].
侯增谦 ;
莫宣学 ;
高永丰 ;
曲晓明 ;
孟祥金 .
矿床地质, 2003, (01) :1-12
[10]   北大别东部白垩纪埃达克质火山岩及其锆石U-Pb年代学 [J].
薛怀民 ;
董树文 ;
刘晓春 .
地球化学, 2002, (05) :455-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