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北部不同下垫面土壤热力特性研究

被引:17
作者
李韧 [1 ,2 ,3 ]
赵林 [1 ,2 ,3 ]
丁永建 [1 ,3 ]
吴通华 [1 ,2 ,3 ]
肖瑶 [1 ,2 ,3 ]
杜二计 [1 ,2 ,3 ]
刘广岳 [1 ,2 ,3 ]
孙琳婵 [1 ,2 ,3 ]
刘杨 [1 ,2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
[2] 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下垫面; 活动层; 导热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2.8 [土壤温度和热流];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利用2003年10月2004年9月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QT01)、北麓河(QT02)、开心岭(QT05)、通天河(QT06)等地区一个完整的冻融循环周期活动层土壤热通量、土壤温度、土壤水分等观测资料,通过数值方法计算高原北部活动层土壤导热率,分析高原北部活动层表层土壤热通量及导热率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域活动层土壤导热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点,表现为冷季小、暖季大;导热率随土壤容重的增大而增大,随下垫面植被盖度的增大而减小,高寒草甸土的土壤导热率小于高寒草原土的导热率;细粒土壤、较小未冻水含量及较低的饱和度是造成冷季土壤导热率较小的原因;月平均导热率可表示为地气温差及水气压等常规气象资料的函数。
引用
收藏
页码:1076 / 108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1]  
青藏高原中部冰冻圈动态特征.[M].姚檀栋等著;.地质出版社.2002,
[12]  
冻土物理学.[M].徐学祖等著;.科学出版社.2001,
[13]  
第二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理论研究进展.[M].陶诗言等主编;.气象出版社.2000,
[14]  
当代气候研究.[M].叶笃正等主编;.气象出版社.1991,
[15]  
小气候和农田小气候.[M].翁笃鸣等编;.农业出版社.1981,
[16]   Variation of surface albedo and soil thermal parameters with soil moisture content at a semi-desert site on the western Tibetan Plateau [J].
Wang, KC ;
Wang, PC ;
Liu, JM ;
Sparrow, M ;
Haginoya, S ;
Zhou, XJ .
BOUNDARY-LAYER METEOROLOGY, 2005, 116 (01) :117-129
[17]   青藏公路沿线的多年冻土 [J].
王家澄 ;
王绍令 ;
邱国庆 .
地理学报, 1979, (01) :18-32
[18]   试论青藏高原的自然地带 [J].
郑度 ;
张荣祖 ;
杨勤业 .
地理学报, 1979, (01)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