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来我国泥炭地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11
作者
赵红艳
王升忠
白燕
冷雪天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泥炭沼泽研究所
[2] 东北师范大学泥炭沼泽研究所 吉林 长春
[3] 吉林 长春
关键词
泥炭地; 碳循环; 煤相; 环境演化; 恢复与保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3 [生物地球化学、气体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我国泥炭地学经过30余年的初创时期,到1990年基本完成了创建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泥炭地学处于发展时期,在泥炭沼泽生态系统、泥炭特性与物质组成、泥炭形成环境与聚煤作用对比、泥炭地温室气体与全球变化、泥炭沼泽水文与微地貌、泥炭形成机制与成炭期、泥炭地层以及以泥炭为信息载体的环境变迁等方面的研究日益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某些研究甚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与国际交往更加频繁;在泥炭应用和研究方法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泥炭地恢复等方面研究较加拿大等先进国家还有一定距离。总结了我国泥炭地学近10年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并对未来研究做了展望。
引用
收藏
页码:848 / 85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1 条
[1]   中国典型泥炭区现代植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及在古环境研究中的意义 [J].
林庆华 ;
洪业汤 ;
朱咏煊 ;
董丽敏 ;
王羽 ;
冷雪天 ;
李汉鼎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1, (02) :93-97
[2]   中国湿地科学的进展与展望 [J].
孙广友 .
地球科学进展, 2000, (06) :666-672
[3]   泥炭制沼气的研究 [J].
张学才 ;
高风彩 .
煤气与热力, 2000, (01) :3-5
[4]   南昆线七甸泥炭土路基加固技术 [J].
方明山 .
路基工程, 2000, (01) :33-36
[5]   泥炭黄腐酸植物生长素(施必得)试验应用效果初报 [J].
谢大伟 ;
李忠实 .
腐植酸, 1999, (03) :38-39
[6]   泥炭与煤形成环境对比研究现状 [J].
彭格林 ;
张则有 ;
伍大茂 .
地球科学进展, 1999, (03) :36-44
[7]   中国全新世气候演变研究的进展 [J].
温孝胜 ;
彭子成 ;
赵焕庭 .
地球科学进展, 1999, (03) :3-5
[8]   草本泥炭形成的生物环境机制 [J].
白光润 ;
王升忠 ;
冷雪天 ;
白艳 .
地理学报, 1999, (03) :57-64
[9]   黑河地区泥炭资源利用及破坏状况遥感分析 [J].
刘洋 ;
刘述彬 ;
张秀茵 ;
张习锡 ;
孙晓明 .
国土资源遥感, 1999, (01) :33-39
[10]   泥炭生化复合肥料田间对比试验 [J].
/Sichuan Province Natural Resource Development Corpoation ;
Sichuan Ronglong Biochemical fertilizer Ltd.Corporation. .
资源开发与市场, 1999, (01) :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