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景气与社会信心——概念、量表与指数构建

被引:28
作者
张彦 [1 ]
魏钦恭 [2 ]
李汉林 [3 ]
机构
[1] 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2]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
[3]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
关键词
社会发展; 社会景气; 社会信心; 微观—宏观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3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通过社会景气与社会信心两项表征民众"总体性情绪"的社会事实,可以观测与分析一个社会发展的总体状况和运行态势,以"晴雨表"的方式反映和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在制作测量与观测工具的基础上,通过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进行检验的结果表明,研究所设计的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在此基础上,社会景气与社会信心指数可以用一种基于变量正态标准化转换和量纲统一的方法构建。数据统计结果显示,以2012年为基点,2013年和2014年中国的社会景气与社会信心指数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84+205 +205-206
页数:23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公众信心聚散机理与重塑对策 [J].
褚松燕 .
人民论坛 , 2013, (05) :6-9
[2]   公众信心聚散的社会心理学解读 [J].
朱力 .
人民论坛 , 2013, (05) :10-12
[3]   社会变迁过程中的结构紧张 [J].
李汉林 ;
魏钦恭 ;
张彦 .
中国社会科学, 2010, (02) :121-143+223
[4]   金融危机的逻辑及其社会后果 [J].
孙立平 .
社会, 2009, 29 (02) :1-29+223
[5]   危机传导的社会机制 [J].
刘世定 .
社会学研究, 2009, 24 (02) :27-38+243
[6]   社会行动的意外后果:一个理论简史 [J].
刘玉能 ;
杨维灵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03) :42-48
[7]   政治信任及其起源——对亚洲8个国家和地区的比较研究 [J].
马得勇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7, (05) :79-86
[8]   个体与宏观社会的心理关系:社会心态概念的界定 [J].
杨宜音 .
社会学研究, 2006, (04) :117-131+244
[9]   相对剥夺地位与阶层认知 [J].
刘欣 .
社会学研究, 2002, (01) :81-90
[10]   理性预期理论述评 [J].
陆建新 .
社会科学战线, 1996, (01) :7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