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杆菌敏感小麦基因型的筛选研究

被引:21
作者
王艳丽
叶兴国
刘艳鹏
杜丽璞
徐惠君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小麦; 农杆菌; 幼胚; 幼穗; GUS基因瞬时表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因型是影响农杆菌转化植物的主要因素之一,筛选对农杆菌敏感的小麦基因型对于进一步提高小麦转化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c58C 1农杆菌菌系(含GU S基因)感染不同小麦品种的幼穗和幼胚,共培养后进行X-G luc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以筛选对农杆菌敏感的小麦基因型。结果表明,83个小麦基因型的幼穗经农杆菌感染后,GU S基因表达率66.7%82.8%,CA 9924、北农49、西农2611、京冬11等基因型对农杆菌感染比较敏感,多数基因型对农杆菌感染不敏感。80个小麦基因型的幼胚经农杆菌感染后,GU S基因表达率在10.0%以上的基因型仅占3.8%,没有GU S基因表达的基因型多达71.3%,绝大多数基因型对农杆菌感染不敏感;当幼胚与农杆菌的共培养在滤纸上进行时,97H 2169、轮选208、兰考906、扬麦6号等基因型对农杆菌感染非常敏感,GU S基因表达率达到50.0%93.3%,没有GU S基因表达的基因型下降到36.8%。表明不同小麦基因型以及相同基因型的不同外植体对农杆菌的敏感性存在着显著差异,兰考906、扬麦6号、西农2611、京冬11等基因型是农杆菌转化小麦较为理想的受体材料;滤纸上共培养方式更有利于农杆菌对小麦外植体的侵染,GU S基因表达率平均比固体培养基共培养方式高16.6个百分点。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1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共转化法剔除转基因小麦中的bar基因 [J].
张新梅 ;
徐惠君 ;
杜丽璞 ;
叶兴国 ;
辛志勇 ;
郭蔼光 ;
薛崧 ;
马有志 .
作物学报, 2004, (01) :26-30
[2]   农杆菌介导转化小麦幼胚获得抗除草剂再生植株 [J].
梁雪莲 ;
孙毅 ;
郭平毅 ;
刘惠民 ;
刘少翔 ;
王景雪 ;
解志红 ;
孙丹琼 .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2003, (06) :501-506
[3]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 [J].
曹明霞 ;
卫志明 ;
黄健秋 .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2, (05) :423-427
[4]   大豆球蛋白基因转化桑树获得转基因植株 [J].
谈建中 ;
楼程富 ;
王洪利 ;
钟名其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1, (04) :400-402
[5]   小麦农杆菌介导转基因植株的稳定获得和检测 [J].
叶兴国 ;
Shirley Sato ;
徐惠君 ;
杜丽璞 ;
Tom Clemente .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05) :469-474+581
[6]   转基因小麦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J].
肖兴国 ;
张爱民 ;
聂秀玲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0, (02) :111-116
[7]   小麦基因工程育种的回顾和展望 [J].
叶兴国 ;
马有志 .
作物杂志, 1999, (06) :5-9
[8]   Factors influencing successful Agrobacterium-mediated genetic transformation of wheat [J].
Wu, H ;
Sparks, C ;
Amoah, B ;
Jones, HD .
PLANT CELL REPORTS, 2003, 21 (07) :659-668
[9]  
Agrobacterium -mediated large-scale transformation of wheat ( Triticum aestivum L.) using glyphosate selection[J] . T. Hu,S. Metz,C. Chay,H. P. Zhou,N. Biest,G. Chen,M. Cheng,X. Feng,M. Radionenko,F. Lu,J. Fry.Plant Cell Reports . 2003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