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TL遗传效应正反交差异研究

被引:4
作者
王志伟 [1 ]
王清连 [1 ]
张永山 [2 ]
机构
[1] 河南科技学院
[2]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农业部棉花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棉花; 正反交; 改良AD模型; 加性效应; 显性效应; QTL;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2 [棉];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应用改良AD模型对转基因棉花QTL突变体系进行遗传效应的正反交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的主要遗传方差组分分解正反交表现一致,除铃重存在显著的遗传背景加性效应(A2)外,子棉产量、皮棉产量、衣分和铃数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dQTL加性效应(A1)和显性效应(D1),农艺性状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遗传背景显性效应(D2);棉花纤维性状的主要遗传效应正反交之间无显著差异。铃重的dQTL的加性和显性效应与环境的互作存在显著差异。对转基因系、受体及三个品系的dQTL加性效应分解结果也表明,正反交对不同材料各性状的加性效应估计也是一致的。本文还对不同组合正反交时的纯合及杂合显性效应进行预测比较。
引用
收藏
页码:194 / 19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棉花正反交组合F1代性状的比较研究 [J].
王仁祥 ;
周仲华 ;
陈金湘 ;
卢翰 .
棉花学报, 2006, (01) :32-36
[2]   杂交组合与正反交后代优势比较分析 [J].
郝良光 ;
夏绍南 ;
陈俊英 ;
周宝珍 ;
刘新稳 ;
柯兴盛 ;
李虹 ;
钟菊莲 .
江西棉花, 2005, (03) :7-12
[3]   转基因抗虫棉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 [J].
吴征彬 ;
陈鹏 ;
杨业华 ;
陈全求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4, (05) :509-514
[4]   陆地棉亲本不同组配模式杂交后代差异分析 [J].
崔瑞敏 ;
闫芳教 ;
王兆晓 ;
耿军义 ;
张香云 .
华北农学报, 2003, (S1) :133-135
[5]   An additive-dominance model to determine chromosomal effects in chromosome substitution lines and other gemplasms [J].
Wu, JX ;
Jenkins, JN ;
McCarty, JC ;
Saha, S ;
Stelly, DM .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2006, 112 (03) :391-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