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压力与青少年抑郁、孤独感及幸福感——家庭弹性的补偿与调节作用

被引:35
作者
许颖 [1 ,2 ]
林丹华 [1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2] 不详
关键词
家庭弹性; 青少年; 家庭压力; 补偿; 调节;
D O 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5.11
中图分类号
B844.2 [青少年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599名青少年为被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普通青少年家庭的家庭弹性状况,探讨家庭弹性在家庭压力与青少年抑郁、孤独感及幸福感之间的补偿和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总体上,青少年家庭的家庭弹性水平较高;(2)家庭压力对青少年的抑郁、孤独感、幸福感的预测作用显著;(3)家庭弹性能直接预测青少年的抑郁、孤独感及幸福感,具有补偿作用。家庭弹性在家庭压力与青少年孤独、幸福感之间存在保护性的调节作用,高水平的家庭弹性能减弱家庭压力的不利影响。研究结果丰富了家庭弹性领域的研究成果,为预防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促进青少年积极发展的预防干预活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594 / 60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创伤暴露程度对中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复原力的调节作用 [J].
戴艳 ;
雷鸣 ;
周宵 ;
姚梅 ;
蒋林洁 ;
陈希 ;
刘瑶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 30 (01) :61-67
[2]   压力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 [J].
傅俏俏 ;
叶宝娟 ;
温忠麟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2, 28 (05) :516-523
[3]   创伤暴露程度对中学生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复原力的调节作用 [J].
安媛媛 ;
臧伟伟 ;
伍新春 ;
林崇德 ;
周佶 .
心理科学, 2011, 34 (03) :727-732
[4]   压力性生活事件与青少年问题行为:感恩与意向性自我调节的作用 [J].
代维祝 ;
张卫 ;
李董平 ;
喻承甫 ;
文超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0, 18 (06) :796-798+801
[5]   青少年压力事件与孤独感:心理一致感的中介作用 [J].
李滢 ;
刘俊升 .
心理研究, 2010, 3 (03) :73-77
[6]   青少年期身心发展特点 [J].
林崇德 ;
李庆安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1) :48-56
[7]   初中生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不良情绪的结构模型研究 [J].
井世洁 ;
乐国安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4, (03) :256-257
[8]   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 [J].
丁新华 ;
王极盛 .
心理科学进展, 2004, (01) :59-66
[9]   中学生压力生活事件、人格特点对压力应对的影响 [J].
李文道 ;
钮丽丽 ;
邹泓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0, (04) :8-13
[10]  
发展心理学[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美)DavidR.Shaffer著,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