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纵双横”:耕地保护补偿模式创新研究

被引:29
作者
周小平
柴铎
宋丽洁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耕地保护; 补偿模式; 外部性内部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我国目前采用的是"委托—代理"型的耕地保护体制,强调外部约束,忽视内部激励,造成了区域间和不同社会成员间的不公平,由此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是造成耕地保护不力的主要原因。耕地保护补偿通过转移支付手段调整耕地价值分配,纠正耕地保护过程中的不公平,促使耕地资源价值的外部性内部化,提高耕地保护效率。运用外部性内部化的基本原理可以描述这一价值分配调整过程,并构建耕地保护补偿的理论基础,据此建立全国耕地保护补偿的"双纵双横"模式,为推进全国耕地保护补偿工作提供实施框架。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构建的理论与思路 [J].
陈会广 ;
吴沅箐 ;
欧名豪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9 (03) :62-66+71
[2]   不同粮食分区间的耕地保护外部性补偿机制研究 [J].
朱新华 ;
曲福田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05) :148-153
[3]   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保护外部性补偿途径与机制设计 [J].
朱新华 ;
曲福田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4) :1-7
[4]   中国区域耕地赤字/盈余预测 [J].
张效军 ;
欧名豪 ;
李景刚 ;
刘宏鲲 .
经济学家, 2006, (03) :41-48
[5]   对构建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的设想 [J].
张效军 ;
欧名豪 ;
李景刚 ;
刘志坚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6, (02) :144-147+152
[6]   全国及区域性人均耕地阈值的探讨 [J].
陈百明 ;
周小萍 .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5) :62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