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油气成藏过程分析

被引:7
作者
夏东领 [1 ,2 ]
尹伟 [1 ]
李治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油大学
[3] 北京能源之星科技有限公司
关键词
成藏期次; 成藏过程; 南部陡坡带; 泌阳凹陷; 南襄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烃源岩及构造演化历史控制了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油气的成藏与演化。古近系核桃园组核二段沉积时期—核一段沉积末期,油气小规模充注,形成早期古油藏;廖庄组沉积末期,构造抬升,油气大规模充注,形成中期南部陡坡油气聚集带,是南部陡坡带核三段原生油气藏的主要成藏期;新近系凤凰镇组沉积末期,晚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导致部分早、中期古油藏遭受破坏与调整,是形成浅层次生油气藏的时期。总体而言,早、中期隆起背景控制南部陡坡带的油气富集,晚期构造调整决定南部陡坡带的油气分布。南部陡坡带浅层系发育的小规模隆起构造、大型隆起构造翼部发育的岩性圈闭及基岩裂缝型圈闭,是下一步油气勘探值得重视的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247 / 251+256 +25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泌阳凹陷油气成藏动力学特征 [J].
郑求根 ;
孙家振 ;
江勇 ;
张育民 ;
全书进 .
天然气工业, 2003, (04) :126-128
[2]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层序地层学与隐蔽油气藏研究 [J].
李海华 .
石油实验地质, 2008, (01) :47-51+57
[3]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油气藏形成条件及聚集规律 [J].
王敏 ;
秦伟军 ;
赵追 ;
余培湘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1, (02) :169-172
[4]   泌阳凹陷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形成机制 [J].
杨道庆 ;
陆建林 .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5, (04) :18-21
[5]   南襄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 [J].
夏东领 ;
杨道庆 ;
林社卿 ;
陆建林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7, (06) :32-34+113
[6]   南襄盆地构造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 [J].
王定一 ;
车自成 ;
张树田 ;
蔺作文 ;
顿铁军 ;
刘来民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7, (04) :363-372
[7]   泌阳凹陷油源对比及油气运移初探 [J].
谢晓军 ;
盛湘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1, (06) :23-26
[8]   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油气勘探实例分析 [J].
邱荣华 ;
付代国 ;
万力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7, (05) :605-609
[9]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隐蔽油气藏形成与分布 [J].
温志新 ;
王红漫 ;
陈春强 ;
胡咏 ;
李辉 .
石油实验地质, 2006, (02) :117-122
[10]   双河油田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意义 [J].
林社卿 ;
杨道庆 ;
夏东领 ;
王正文 .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5, (02) :162-165+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