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碳排放因素分解及关联分析

被引:13
作者
李炎丽
梁浩
梁保松
机构
[1] 河南农业大学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碳排放; 能源; 灰色关联度;
D O I
10.16445/j.cnki.1000-2340.2011.05.004
中图分类号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依照IPCC的碳排放计算方法,对河南省1995—2009年的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量及3个产业的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进行测算,分析了河南省历年碳排放总量和3个产业终端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变化情况,得出了河南省终端能源利用碳排放量的增长与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均主要在第2产业.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效率、能源结构和产业特征4个因素对河南省碳排放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河南省碳排放的的影响程度依次是产业特征、能源效率、能源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减排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605 / 61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河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历史特征及趋势预测 [J].
王铮 ;
翟石艳 ;
马晓哲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0, 29 (06) :69-74
[2]   江苏省碳排放现状及因素分解实证分析 [J].
赵欣 ;
龙如银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07) :25-30
[3]   上海市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变动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J].
帅通 ;
袁雯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 (10) :885-889
[4]   中国省级区域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J].
邹秀萍 ;
陈劭锋 ;
宁淼 ;
刘扬 .
生态经济, 2009, (03) :34-37
[5]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关联分析及比较 [J].
谭丹 ;
黄贤金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03) :54-57
[6]   中国碳排放特征及其动态演进分析 [J].
胡初枝 ;
黄贤金 ;
钟太洋 ;
谭丹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03) :38-42
[7]   基于能量集成的CO2减排量的确定 [J].
汪刚 ;
冯霄 .
化工进展, 2006, (12) :1467-1470
[8]  
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 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06)
[9]   中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 [J].
王中英 ;
王礼茂 .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6, (05) :88-91
[10]  
河南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河南省统计局编,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