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育视域下教育评价的人文向度

被引:32
作者
吕鹏 [1 ,2 ]
朱德全 [1 ]
机构
[1]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2] 重庆邮电大学
关键词
未来教育; 教育评价; 技术理性; 人文向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未来教育具有"人"化表征,而当前的教育评价是由技术理性所主导的,其在生发逻辑、外在表征和价值诉求等层面上均充斥着技术化特质,这与未来教育的"人"化表征相悖离。未来教育视域下的教育评价应当具有人文向度:在评价理念上,其体现为未来教育的演进逻辑需要以人为本的评价哲学;在评价技术上,其表现在技术的价值二元性使得在教育评价中实现人文观照成为可能;在评价视角上,其呈现出技术哲学从"经验转向"到"文化转向"的演进趋势。因此,应当在正确看待技术理性的前提下,通过践行以下路径来实现教育评价的人文向度:一是在评价标准的制定上注重满足多元价值主题的需求,并做到技术标准与人文标准的协同;二是在评价内容的选择上坚持"意义建构"的价值取向,并在实践上注重整体性评价;三是在评价方法的运用上兼顾量化方法与质化方法,并在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间取得平衡。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5+65 +6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智能化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创新——《地平线报告》(2018高等教育版)启示 [J].
金慧 ;
邵钰 ;
胡盈滢 .
远程教育杂志, 2018, 36 (05) :3-14
[2]   大学教学的技术理性及其超越 [J].
朱德全 ;
吕鹏 .
教育研究, 2018, 39 (08) :73-80
[3]   未来教育与未来教育之研究 [J].
王北生 ;
王程程 .
课程教材.教法., 2017, 37 (10) :4-11
[4]   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的任务 [J].
项贤明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 (05) :21-24
[5]   “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笔谈(上) [J].
朱永新 ;
徐子望 ;
鲁白 ;
褚君浩 ;
蒲戈光 ;
邹昊 ;
吴晓如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 35 (04) :15-30
[6]   论在线学习范式的变迁:从自主学习到自适应学习 [J].
吴南中 .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6, (02) :42-48
[7]   教育评价中的理性问题研究 [J].
张其志 .
教育评论, 2006, (02) :39-41
[8]  
反思教育[M]. 教育科学出版社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17
[9]  
教育技术哲学[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颜士刚, 2015
[10]  
意义生成与大学教学[M]. 光明日报出版社 , 熊华军,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