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条
西藏聂尔错镁硼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
被引:15
作者:
刘喜方
郑绵平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与热水资源研究发展中心,国土资源部盐湖资源与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西藏聂尔错;
镁硼矿;
地质特征;
成矿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9.2 [非金属矿床(总论)];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聂尔错镁硼矿为新近发现的一处镁硼矿床。本文通过对其区域地质资料、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并与国内外矿床进行对比,分析了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机制,总结了成矿模式。聂尔错镁硼矿床赋存于中上全新统,有三个含矿层,中、上含矿层为主要可采矿层,下含矿层为次要含矿层;矿石类型包括粒状集合体库水硼镁石矿、含芒硝库水硼镁石矿、蜂窝状/块状柱硼镁石和混和类型矿石等4种,前两种为主要开采矿石,后两种为次要开采矿石。矿床对比研究表明,聂尔错镁硼矿床与其北部相邻的扎仓茶卡镁硼矿在有工业价值的硼矿物组合和形成矿床的地质环境等方面相同,属同类型矿床,但不同于国内外其它硼矿床。该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新近纪火山岩。印度板块与亚洲版块碰撞,在靠近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聂尔错盐湖南部形成大面积富含B、Li、Mg、Na等成矿物质的新近纪火山岩,地热水及大气降水将大量成矿物质带入湖中,在干冷气候条件下,湖水浓缩成富含钠盐的饱和成矿溶液,并沉淀了库水硼镁石、柱硼镁石等,形成聂尔错镁硼矿床。
引用
收藏
页码:1601 / 1612
页数:1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