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地区新构造运动

被引:33
作者
陈伟光
魏柏林
赵红梅
常郁
机构
[1] 广东省地震局
[2] 广东省地震局 广东广州
[3] 广东广州
关键词
新构造运动; 断层活动; 速率; 珠江三角洲;
D O I
10.13512/j.hndz.2002.01.002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概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 :晚第三纪以来的构造运动经历了由强逐渐减弱 ,晚更新世 (约 5 0~ 30KaB .P)又重新增强的演变。重点估算了晚第四纪珠江三角洲断块垂直构造运动速率 ,定量分析了分割断块的断裂构造的活动性。认为斗门断块区和广州 -番禺断块区这两个次级断块构造以及围限它们的广州 -从化断裂、三水 -罗浮山断裂、西江断裂、白坭 -沙湾断裂的活动性相对较强。从区域地震构造而言 ,珠江三角洲新构造运动远弱于日本 -琉球 -台湾岛弧 ,也弱于粤东潮汕和桂东南灵山等强震危险区。但由于其震源浅及松软土层较厚 ,加上本区经济发达 ,人口稠密 ,因此地震造成的破坏和损失仍不可低估 ,必须加强抗震减灾工作。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深圳市断裂构造的活动性及其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J].
陈伟光 ;
赵红梅 ;
李富光 ;
刘特培 ;
常郁 .
热带地理, 2001, (01) :45-50+60
[2]   应用化探方法研究断层活动性及发震构造 [J].
魏柏林 ;
黄河生 ;
陈庞龙 ;
李富光 ;
徐辉龙 .
华南地震, 1998, (04) :50-58
[3]   珠江三角洲断裂构造最新活动性研究 [J].
陈国能,张珂,陈华富,贺细坤 .
华南地震, 1995, (03) :16-21
[4]   东南沿海末次盛冰期古海平面标志与地震的关系──—100m以下最低海平面问题质疑 [J].
徐起浩,黄镇国 .
地震地质, 1995, (02) :149-157
[5]   珠江三角洲地区新构造运动年代学的研究 [J].
陈伟光 ;
张虎男 ;
张福来 .
地震地质, 1991, (03) :213-220
[6]   西江断裂磨刀门段地质近期活动性研究 [J].
张虎男 ;
郭钦华 ;
陈伟光 ;
黄坤荣 ;
张福来 ;
赵红梅 .
华南地震, 1990, (01) :15-26+105
[7]   从测定壤中的气汞量来研究活断层 [J].
魏柏林 ;
薛佳谋 ;
李富光 ;
陈庞龙 .
地震地质, 1988, (02) :88-92
[8]   晚更新世以来北江和西江的阶地地壳运动及其生产利用 [J].
刘尚仁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4, (04) :135-142
[9]  
中国日本全新世环境演变对比研究[M]. 广东科技出版社 , 黄镇国, 2002
[10]  
珠江三角洲一万年来环境演变[M]. 海洋出版社 , 李平日等著,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