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断裂构造最新活动性研究

被引:49
作者
陈国能,张珂,陈华富,贺细坤
机构
[1] 中山大学地质系
关键词
热释光法,断裂活动性,沉降运动,珠江三角洲地区;
D O I
10.13512/j.hndz.1995.03.003
中图分类号
P542.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在珠江三角洲及其周围地区测得的热释光年龄和第四系沉积物的分布等资料,分析讨论了断裂的最新活动性。自晚更新世以来,陈三角洲外围几条主要的北东向断裂的局部地段以外,基本上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晚更新世—全新世早期有过明显活动的断裂有狮子洋东西两侧的北西向断裂,近南北向的崖门断裂和北东向的古劳—广州断裂。近东西向的瘦狗岭断裂在全新世亦有过活动。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珠江三角洲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古地理 [J].
陈国能,张珂,贺细坤,陈翻身,念红 .
第四纪研究, 1994, (01) :67-74
[2]   珠海市区域稳定性的构造分析 [J].
黄玉昆 ;
陈家杰 ;
夏法 ;
邹和平 .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2, (01) :84-92
[3]   从新构造观点试论深圳市的地壳稳定性 [J].
黄玉昆 ;
夏法 ;
陈家杰 .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2, (01) :76-83
[4]   确定断裂最新活动年代的热释光测量技术研究 [J].
梁致荣 ;
刘彝筠 ;
黎烈均 .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2, (01) :104-110
[5]   广州—从化断裂构造带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演化的研究 [J].
严国柱 .
华南地震, 1986, (04) :8-21
[6]   潮汕平原第四纪断块运动 [J].
陈国能 .
华南地震, 1984, (04) :1-18
[7]   论近岸浅海海域地震活动性研究的几个问题——以大亚湾为例 [J].
丁原章 ;
黄日恒 ;
张瑞禾 .
华南地震, 1984, (01) :1-10
[8]   断裂构造对珠江三角洲形成和发展的控制作用 [J].
黄玉昆 ;
夏法 ;
陈国能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3, (03) :316-327
[9]  
深圳市区域稳定性评价[M]. 地质出版社 , 地质矿产部《深圳市区域稳定性评价》编写组著, 1991
[10]  
华南沿海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环境[M]. 地震出版社 , 张虎男等著,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