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西方信任社会研究反思
被引:3
作者
:
董才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董才生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接家东
机构
:
[1]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来源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15年
/ 55卷
/ 03期
关键词
:
信任品性;
信任社会;
疑忌社会;
文化建构机制;
D O I
:
10.15939/j.jujsse.2015.03.011
中图分类号
:
G05 [文化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西方学术界有关信任社会的研究,不仅起步较早,而且成果丰富。韦伯、明恩溥、雷丁、福山、佩雷菲特等西方学者是信任社会研究的代表人物,主要研究了信任社会的判别标准以及信任社会建构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他们的研究不仅是西方信任社会现实的一种理论反映,也为当代信任社会理论的建构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他们有关中国是"非信任社会"的观点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西方中心论"偏见,而有关信任社会的"宗教建构机制"或"文化建构机制"是信任社会唯一的建构机制的观点,则在本质上漠视了信任社会建构机制在当代的发展以及信任社会的"法律建构机制"和"道德建构机制"在当代信任社会建构中的主导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92 / 97+173 +173-17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当代西方经济发展研究的新视野
董才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董才生
[J].
学习与探索,
2007,
(06)
: 134
-
137
[2]
偏见与新的回应——中国社会信任状况的制度分析
董才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大学社会学系
董才生
[J].
社会科学战线,
2004,
(04)
: 253
-
256
[3]
儒教与道教.[M].(德) 韦伯; 原著.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
[4]
信任社会.[M].(法)阿兰·佩雷菲特(AlainPeyrefitte)著;邱海婴译;.商务印书馆.2005,
[5]
中国人的素质.[M].(美)明恩溥著;秦悦译;.学林出版社.2001,
←
1
→
共 5 条
[1]
当代西方经济发展研究的新视野
董才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董才生
[J].
学习与探索,
2007,
(06)
: 134
-
137
[2]
偏见与新的回应——中国社会信任状况的制度分析
董才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大学社会学系
董才生
[J].
社会科学战线,
2004,
(04)
: 253
-
256
[3]
儒教与道教.[M].(德) 韦伯; 原著.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
[4]
信任社会.[M].(法)阿兰·佩雷菲特(AlainPeyrefitte)著;邱海婴译;.商务印书馆.2005,
[5]
中国人的素质.[M].(美)明恩溥著;秦悦译;.学林出版社.200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