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养分循环特*征

被引:10
作者
夏菁
魏天兴
陈佳澜
尹娜
机构
[1]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
关键词
养分含量; 养分循环; 刺槐林; 油松林; 黄土高原;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10.03.050
中图分类号
S718.55 [森林生态系统];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通过对山西省吉县蔡家川流域人工刺槐林和人工油松林养分元素积累与分布和生物循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黄土丘陵区人工林乔木层不同器官养分元素含量以树叶为最高,树干最低;各器官中养分元素含量N最高,P最低,凋落物层养分含量总计约占整个林下层养分含量的26.69%~37.36%;(2)黄土丘陵区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总贮量为3 238.548 kg/hm2,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分别72.24%,12.31%,8.70%和6.74%,说明该地区人工林群落结构简单,乔木层树种单一;(3)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年吸收量、归还量、存留量分别为256.825,110.328,146.497 kg/(hm2.a),年归还量占年吸收量的42.96%,凋落物的回归量不到吸收量的1/2。(4)循环系数为0.364~0.398,循环速率依次为P>Mg>K>Ca>N。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9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油松叶凋落物分解速率、养分归还及组分对间伐强度的响应 [J].
李国雷 ;
刘勇 ;
李瑞生 ;
徐扬 ;
郭蓓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8, (05) :52-57
[2]   马占相思近熟林养分循环研究 [J].
秦武明 .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2008, (03) :270-275
[3]   秃杉人工林营养元素含量、积累与分配特征的研究 [J].
何斌 ;
黄恒川 ;
黄承标 ;
黄海仲 ;
吴庆标 .
自然资源学报, 2008, (05) :903-910
[4]   厚荚相思人工林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的研究 [J].
秦武明 ;
何斌 ;
覃世赢 ;
黄世方 ;
莫雅芳 ;
覃永华 .
水土保持学报, 2007, (04) :103-107
[5]   黄土丘陵区油松人工林与天然林养分分布和生物循环比较 [J].
张希彪 ;
上官周平 .
生态学报, 2006, (02) :373-382
[6]   贡嘎山天然林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特征 [J].
罗辑 ;
程根伟 ;
李伟 ;
何祖慰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5, (02) :13-17
[7]   黄土丘陵区主要林分生物量及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特征 [J].
张希彪 ;
上官周平 .
生态学报, 2005, (03) :527-537
[8]   刚果桉人工林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研究 [J].
钟继洪 ;
李淑仪 ;
蓝佩玲 ;
廖新荣 ;
廖观荣 .
水土保持学报, 2004, (06) :45-48+62
[9]   西北地区植被重建的生态学基础 [J].
宋乃平 ;
张凤荣 ;
李国旗 ;
李超 .
水土保持学报, 2003, (05) :1-4+31
[10]   黄土区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营养元素分配格局和积累的研究 [J].
高甲荣 ;
张东升 ;
肖斌 ;
牛健植 ;
不详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2002, (01) :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