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研究

被引:4
作者
张谋贵
机构
[1]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关键词
粮食生产; 利益补偿机制; 粮食直补; 粮食最低收购价; 粮食主产区; 粮食安全; 农民增收; 财政转移支付;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6.11 [粮食作物];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我国以粮食直补为主体的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对稳定粮食生产、保护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补贴额度较小、粮食最低收购价偏低、补贴标准不统一、行政成本过高等问题,而且没有考虑粮食主产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产品不足及其政府的积极性,同时,粮食补贴普惠制本身也有局限性。应加大粮食补贴力度、改变补贴方式、统一补贴发放标准、降低行政成本,适当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粮食主产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补贴。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发达国家粮食补贴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J].
侯明利 .
江苏商论, 2009, (01) :121-122
[2]   我国粮食产销利益平衡长效机制构建——来自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启示 [J].
高瑛 ;
李岳云 .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8, (05) :16-19
[3]   粮食直接补贴中主产区与主销区之间的利益关系 [J].
王海全 ;
李华 .
统计与决策, 2006, (17) :39-40
[4]   粮食直接补贴不能代替价格支持——欧盟、美国的经验及中国的选择 [J].
李成贵 .
中国农村经济, 2004, (08) :54-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