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表型和分子标记聚类研究杂交籼稻亲本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43
作者
王胜军
陆作楣
万建民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亲本; 表型性状; 微卫星标记; 聚类分析; 系谱; 遗传多样性;
D O I
10.16819/j.1001-7216.2006.05.004
中图分类号
S511.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41份杂交籼稻骨干亲本和部分新育成的亲本为试验材料,采用表型性状和SSR分子标记2种聚类分析方法对杂交籼稻亲本的类群划分进行了比较研究,表型聚类以15个表型性状为依据,将供试材料划分为早、中熟和中、晚熟两大类群、6个亚群。早、中熟类群包含15个保持系、4个早熟恢复系和2个温敏核雄性不育系;中、晚熟类群包括16个恢复系和4个中、晚熟保持系。利用SSR分子标记将供试材料划分为保持系和恢复系两大类群、7个亚群。保持系群包括全部19个保持系、2个温敏核雄性不育系,恢复系群则包含全部20个恢复系,分类结果和系谱分析基本吻合。结合杂交籼稻育种实践,判断分子标记可能是研究亲本遗传多样性的一种较好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475 / 48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北方杂交粳稻骨干亲本遗传差异的SSR标记检测 [J].
邱福林 ;
庄杰云 ;
华泽田 ;
王彦荣 ;
程式华 .
中国水稻科学, 2005, (02) :101-104
[2]   应用形态、等位酶和SSR标记研究水稻矮仔占衍生品种的遗传差异 [J].
余汉勇 ;
魏兴华 ;
王一平 ;
袁筱萍 ;
汤圣祥 .
中国水稻科学, 2004, (06) :3-8
[3]   云南水稻抗白叶枯病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初报 [J].
姬广海 ;
钱君 ;
张世光 ;
魏兰芳 ;
陈兴全 .
中国水稻科学, 2003, (02) :25-29
[4]   AFLP和RFLP标记检测水稻亲本遗传多样性比较研究 [J].
陈亮 ;
梁春阳 ;
孙传清 ;
金德敏 ;
姜廷波 ;
王斌 ;
王象坤 .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06) :589-592+594
[5]   我国杂交水稻主要恢复系的DNA多态性研究 [J].
刘殊 ;
程慧 ;
王飞 ;
朱英国 .
中国水稻科学, 2002, (01) :2-6
[6]   用微卫星DNA标记对我国杂交水稻主要恢复系遗传差异的检测分析 [J].
段世华 ;
毛加宁 ;
朱英国 .
遗传学报, 2002, (03) :250-254
[7]   不同性状对玉米种质优势类群划分结果的影响 [J].
史桂荣 .
玉米科学, 2001, (02) :38-40
[8]   我国主要杂交水稻亲本的RAPD鉴定及遗传关系研究 [J].
李云海 ;
钱前 ;
曾大力 ;
孙宗修 .
作物学报, 2000, (02) :171-176
[9]   采用RAPD分子标记、表型和杂种优势聚类分析法对玉米自交系类群的划分 [J].
刘新芝 ;
彭泽斌 ;
傅骏骅 ;
黄长玲 ;
李连城 .
华北农学报, 1998, (04) :37-42
[10]   中国玉米种质基础、杂种优势群划分与杂优模式研究 [J].
王懿波 ;
王振华 ;
陆利行 ;
王永普 ;
张新 ;
田曾元 ;
不详 .
玉米科学 , 1998, (01) :9-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