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氮效率玉米干物质形成及氮素营养特性差异研究

被引:63
作者
李文娟 [1 ]
何萍 [1 ]
高强 [2 ]
金继运 [1 ]
侯云鹏 [3 ]
尹彩霞 [3 ]
张国辉 [3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作物营养与施肥重点开放实验室
[2] 吉林省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中心
关键词
氮效率; 玉米; 干物质; 氮素; 转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0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开展了两个氮素供应水平(N0和N180)下,两个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氮高效品种先玉335(V1)低效品种吉单535(V2)]干物质形成与氮素营养特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氮素胁迫条件下,氮高效品种先玉335具有较高的耐低氮能力,表现为N0处理其干物质量及吸氮量均显著高于氮低效品种吉单535的N180处理。成熟期,先玉335的子粒干物质量和吸氮量均显著高于吉单535,且N180处理显著高于N0处理;品种和氮素处理间的交互作用达极显著水平,表现为N180处理先玉335子粒干物质量和吸氮素最高。另外,两品种子粒中85.6%9~7.6%的碳来源于粒重形成阶段叶片的光合作用,仅2.4%14.1%源于抽雄前营养体的碳素转移。先玉335子粒氮素来源更多依赖于生育后期根系对氮素的吸收和转移,N0和N180处理中,根系氮素吸收转移量对子粒的贡献分别为45.4%和59.3%;而吉单535子粒的氮素来源则以生育前期地上部营养体的氮素转移为主,N0和N180处理中,转移量对子粒贡献分别为65.5%和67.9%。先玉335的氮肥回收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及氮肥偏生产力均高于吉单535。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玉米氮高效品种的生物学特征 [J].
米国华 ;
陈范骏 ;
春亮 ;
郭亚芬 ;
田秋英 ;
张福锁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7, (01) :155-159
[2]   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氮素吸收和物质生产特性 [J].
李淑文 ;
文宏达 ;
周彦珍 ;
李雁鸣 ;
肖凯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6, (10) :1992-2000
[3]   夏玉米氮效率基因型差异研究 [J].
徐祥玉 ;
张敏敏 ;
翟丙年 ;
李生秀 ;
张兴昌 ;
王朝辉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04) :495-499+522
[4]   不同基因型糯玉米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研究 Ⅰ.氮素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 [J].
卢艳丽 ;
陆卫平 ;
王继丰 ;
刘萍 ;
刘小兵 ;
陆大雷 ;
苏辉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03) :321-326
[5]   不同氮效率玉米杂交种的根系生长、氮素吸收与产量形成 [J].
春亮 ;
陈范骏 ;
张福锁 ;
米国华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 (05) :615-619
[6]   氮肥用量对春玉米叶片衰老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J].
何萍 ;
金继运 ;
林葆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98, (03) :66-71
[7]  
Effects of N-deficiency and timing of N supply on the recovery and distribution of labeled 15 N in contrasting maize hybrids[J] . K. D. Subedi,B. L. Ma.Plant and Soil . 2005 (1)
[8]   Nitrogen uptake and use of two contrasting maize hybrids differing in leaf senescence [J].
Ma, BL ;
Dwyer, LM .
PLANT AND SOIL, 1998, 199 (02) :283-291
[9]  
Productivity of high-yielding crops:Ⅱ.Comparison of N,P,K,Ca and Mg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among high-yielding crops. Osaki M,Morikawa K,Shinano T,Tadano T. 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 .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