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基因型糯玉米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研究 Ⅰ.氮素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

被引:35
作者
卢艳丽
陆卫平
王继丰
刘萍
刘小兵
陆大雷
苏辉
机构
[1]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糯玉米; 氮吸收; 氮素利用效率; 基因型差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明确糯玉米的氮素吸收利用特性及为因种施肥和氮素高效利用提供依据,开展了同一氮素供应水平下31个糯玉米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生产鲜穗、鲜子粒和成熟子粒糯玉米的氮素利用效率品种间变异范围分别为57.829~8.65、39.436~1.31和31.705~3.70 kg/kg。聚类分析指出,无论其收获产品是鲜穗、鲜子粒还是成熟子粒,均属于高产、氮素高效吸收利用的品种有6个,其百公斤鲜穗、鲜子粒及成熟子粒需氮量平均值分别为1.244、1.884和2.091 kg。通径分析表明,提高品种鲜穗和鲜子粒产量,改良吸氮总量起主导作用;提高成熟期子粒产量,改良吸氮总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并重。
引用
收藏
页码:321 / 32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我国糯玉米产业现状与发展战略 [J].
彭泽斌 ;
田志国 .
玉米科学, 2004, (03) :116-118
[2]   糯玉米的营养价值和发展前景 [J].
李艳茹 ;
吉士东 ;
郑大浩 .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03, (02) :145-148
[3]   氮肥及基因型差异对玉米吸氮量的反应 [J].
向春阳 ;
凌碧莹 ;
关义新 ;
马兴林 ;
张宝石 .
中国农学通报, 2003, (03) :26-28
[4]   华北区部分主栽玉米杂交种的氮效率分析 [J].
陈范骏 ;
米国华 ;
张福锁 ;
王艳 ;
刘向生 ;
春亮 .
玉米科学, 2003, (02) :78-82
[5]   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氮素营养效率差异的研究 [J].
张瑞珍 ;
张恩和 ;
孙长占 .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3, (02) :183-186
[6]   玉米氮营养效率基因型差异研究 [J].
周联东 ;
员海燕 ;
李得孝 ;
雷国才 .
西北农业学报, 2003, (01) :21-24
[7]   玉米杂交种氮效率基因型差异 [J].
刘建安 ;
米国华 ;
陈范骏 ;
张福锁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2, (03) :276-281
[8]   糯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及发展前景 [J].
朱永平 ;
和凤美 ;
周苏文 ;
赵磊峰 .
玉米科学, 2002, (02) :61-63
[9]   不同玉米品种氮素营养效率差异的生态生理机制 [J].
黄高宝 ;
张恩和 ;
胡恒觉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1, (03) :293-297
[10]   玉米氮效率遗传改良及其应用 [J].
张福锁 ;
米国华 ;
刘建安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997, (02) :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