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的现代性与城市适应——文化适应的视角

被引:30
作者
李强
李凌
机构
[1]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心理学系
关键词
农民工; 城市适应; 现代性; 文化适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05 [文化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摘要
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是我国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议题,如何处理乡土性和现代性的关系是城市适应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文化适应的研究视角在理论和方法上均能为我国农民工城市适应的研究提供借鉴。首先,个人的现代性与乡土性并非彼此对立,而是相互独立、可以共存的两个独立维度,农民工接受城市文化的同时也可以适度地保持原有文化。其次,农民工的城乡双重文化经验对其城市适应具有双重作用,研究中应更着意于挖掘其对培养现代性和提高适应能力的积极价值,避免消极作用。第三,在关注农民工自身特点的同时,不可忽视城市社会和城市居民的态度在农民工适应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在探讨城市适应这一论题时,应对三个方面的异质性给予足够的重视,即研究对象的不同特点、适应结果的不同层面以及不同的生活领域。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3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中国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代际比较 [J].
李培林 ;
田丰 .
社会, 2012, 32 (05) :1-24
[2]   文化适应:理论及测量与研究方法 [J].
杨宝琰 ;
万明钢 .
世界民族, 2010, (04) :1-9
[3]   城市融入:外来农民工的市民化——对已有研究的综述 [J].
梁波 ;
王海英 .
人口与发展, 2010, 16 (04) :73-85+91
[4]   双文化个体的文化框架转换:影响因素与结果 [J].
杨晓莉 ;
刘力 ;
张笑笑 .
心理科学进展, 2010, 18 (05) :840-848
[5]   “客观现代性”与“表达现代性”——对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理解 [J].
王建民 .
江海学刊, 2010, (03) :130-134+239
[6]   农村人口流动与家族网络 [J].
疏仁华 .
未来与发展, 2009, (08) :59-63+58
[7]   城市性:农民工市民化的新方向 [J].
王兴周 ;
张文宏 .
社会科学战线, 2008, (12) :173-179
[8]   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分析与进程测度 [J].
刘传江 ;
程建林 .
人口研究, 2008, (05) :48-57
[9]   “群体性排斥与部分的接纳”——市民与农民工群际关系的实证分析 [J].
张雪筠 .
广西社会科学, 2008, (05) :175-178
[10]   农民工城市适应研究:局限与突破 [J].
符平 ;
江立华 .
调研世界, 2007, (06) :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