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地貌恢复方法及应用——以济阳坳陷桩西地区沙二段为例

被引:47
作者
姜正龙 [1 ]
邓宏文 [2 ]
林会喜 [3 ]
王林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3]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古地貌; 压实恢复; 滩坝; 视厚度校正; 沙二段; 济阳坳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济阳坳陷桩西地区沙二段埋深较大,应用残留厚度进行古地貌恢复存在较多问题。介绍了用压实法进行古地貌恢复的原理及方法。该方法分为视厚度校正、压实方程建立、单井压实厚度恢复、原始厚度图和古地貌图编制4个步骤。根据沙二段顶面构造图计算的真厚度校正系数最小可达0.83。压实结果表明压实率一般大于30%。结合视厚度校正、压实恢复结果和古水深,编制了沙二段基准面上升期和下降期的古地貌图,桩西地区沙二段古地貌中间高、东西两侧低。滩坝主要分布在孤北古隆起东西两侧,滩坝的发育明显受古隆起的控制。
引用
收藏
页码:865 / 87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1]  
压实与流体运移[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真柄钦次著, 1981
[12]  
Thickness changes in sedimentary layers during compaction history: methods for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Perrier R,Quiblier J.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etroleum Geologists Bulletin . 1974
[13]  
沉积相与古地理重建. 梅志超. 西北大学出版社 . 1994
[14]  
Compaction and porosity evolution of Pliocene sandstones, Ventura basin, California. Wilson J C,McBride E F.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etroleum Geologists Bulletin . 1988
[15]   古地貌恢复技术方法及其研究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沉积前古地貌研究为例 [J].
赵俊兴 ;
陈洪德 ;
时志强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2001, (03) :260-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