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6 条
套作大豆苗期茎秆木质素合成与抗倒性的关系
被引:28
作者:
邹俊林
[1
]
刘卫国
[1
]
袁晋
[1
]
蒋涛
[2
]
叶素琴
[1
]
邓榆川
[1
]
杨晨雨
[1
]
罗玲
[1
]
杨文钰
[1
]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2] 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来源:
关键词:
大豆;
套作;
抗倒伏;
木质素;
酶活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从茎秆强度的角度探索套作大豆苗期耐阴抗倒机制,对套作大豆苗期茎秆木质素合成与抗倒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采用耐阴性不同的3个大豆品种(系),在大豆-玉米套作和大豆单作两种种植模式下,测定茎秆的木质素含量及其合成过程中的苯丙氨酸转氨酶(PAL)、4-香豆酸:Co A连接酶(4CL)、肉桂醇脱氢酶(CAD)、过氧化物酶(POD)等关键酶活性以及茎秆抗折力和抗倒伏指数。结果表明,套作大豆苗期倒伏严重,茎秆抗折力、抗倒伏指数、木质素含量和相关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单作。不同大豆品种受套作荫蔽影响程度不同,强耐阴性大豆南豆12茎秆抗折力降低幅度最小,在套作环境下其茎秆抗折力、抗倒伏指数大,茎秆木质素含量高,PAL、4CL、CAD、POD活性强。相关分析表明,套作大豆苗期茎秆木质素含量与抗折力极显著正相关(r=0.890,P<0.01),与倒伏率极显著负相关(r=–0.889,P<0.01),与4CL、CAD酶活性显著正相关。套作环境下,强耐阴性大豆苗期茎秆中较高的4CL、CAD活性是其维持高木质素含量的酶学基础,而高木质素含量有利于提高茎秆强度,进而增强其抗倒伏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098 / 1104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