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作大豆苗期茎秆木质素合成与抗倒性的关系

被引:28
作者
邹俊林 [1 ]
刘卫国 [1 ]
袁晋 [1 ]
蒋涛 [2 ]
叶素琴 [1 ]
邓榆川 [1 ]
杨晨雨 [1 ]
罗玲 [1 ]
杨文钰 [1 ]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2] 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
大豆; 套作; 抗倒伏; 木质素; 酶活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从茎秆强度的角度探索套作大豆苗期耐阴抗倒机制,对套作大豆苗期茎秆木质素合成与抗倒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采用耐阴性不同的3个大豆品种(系),在大豆-玉米套作和大豆单作两种种植模式下,测定茎秆的木质素含量及其合成过程中的苯丙氨酸转氨酶(PAL)、4-香豆酸:Co A连接酶(4CL)、肉桂醇脱氢酶(CAD)、过氧化物酶(POD)等关键酶活性以及茎秆抗折力和抗倒伏指数。结果表明,套作大豆苗期倒伏严重,茎秆抗折力、抗倒伏指数、木质素含量和相关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单作。不同大豆品种受套作荫蔽影响程度不同,强耐阴性大豆南豆12茎秆抗折力降低幅度最小,在套作环境下其茎秆抗折力、抗倒伏指数大,茎秆木质素含量高,PAL、4CL、CAD、POD活性强。相关分析表明,套作大豆苗期茎秆木质素含量与抗折力极显著正相关(r=0.890,P<0.01),与倒伏率极显著负相关(r=–0.889,P<0.01),与4CL、CAD酶活性显著正相关。套作环境下,强耐阴性大豆苗期茎秆中较高的4CL、CAD活性是其维持高木质素含量的酶学基础,而高木质素含量有利于提高茎秆强度,进而增强其抗倒伏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098 / 110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大豆蚜胁迫对不同抗蚜性大豆材料生理指标的影响 [J].
王海建 ;
陈华保 ;
蒋春先 ;
马方芳 ;
李庆 ;
杨文钰 ;
杨群芳 ;
徐翔 .
大豆科学, 2013, 32 (02) :276-278
[2]   玉米茎秆性状与抗倒伏关系研究进展 [J].
马延华 ;
王庆祥 .
作物杂志, 2012, (02) :10-15
[3]   LED灯模拟作物间作套种群体内光环境的设计与应用 [J].
刘卫国 ;
宋颖 ;
邹俊林 ;
张云松 ;
梅林森 ;
蒋涛 ;
杨文钰 .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08) :288-292
[4]   套作遮荫条件下烯效唑对大豆壮苗机理的研究 [J].
闫艳红 ;
杨文钰 ;
张新全 ;
陈小林 ;
陈忠群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1, (03) :259-264
[5]   大豆苗期茎秆对荫蔽胁迫响应的生理机制初探 [J].
刘卫国 ;
蒋涛 ;
佘跃辉 ;
杨峰 ;
杨文钰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1, (02) :141-146
[6]   磷钾营养对套作大豆茎秆形态和抗倒性的影响 [J].
向达兵 ;
郭凯 ;
雷婷 ;
于晓波 ;
罗庆明 ;
杨文钰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0, 32 (03) :395-402
[7]   大豆倒伏性及其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J].
周蓉 ;
王贤智 ;
陈海峰 ;
张晓娟 ;
单志慧 ;
吴学军 ;
蔡淑平 ;
邱德珍 ;
周新安 ;
吴江生 .
作物学报, 2009, 35 (01) :57-65
[8]   作物茎秆生物力学性质与形态特性相关性研究 [J].
梁莉 ;
郭玉明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07) :1-6
[9]   油菜倒伏指数和茎秆生化成分及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J].
刘唐兴 ;
官春云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8, (02) :152-156
[10]   大豆抗倒伏性的评价指标及其QTL分析 [J].
黄中文 ;
赵团结 ;
喻德跃 ;
陈受宜 ;
盖钧镒 .
作物学报, 2008, (04) :605-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