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可吸入颗粒物解析技术研究进展附视频

被引:4
作者
王春燕 [1 ]
周颖 [1 ]
李跃清 [2 ]
机构
[1]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2]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关键词
源解析; 受体模型; 可吸入颗粒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技术在环境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受体模型以及源解析技术发展的趋势两方面介绍了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技术的研究进展。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上海冬季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PIXE研究 [J].
张元勋 ;
王荫淞 ;
李德禄 ;
李燕 ;
张桂林 ;
张元茂 ;
郑叶飞 ;
山祖慈 ;
不详 .
中国环境科学 , 2005, (S1) :1-5
[2]   BP网络应用于大气颗粒物的源解析 [J].
李祚泳 ;
丁恒康 .
中国环境监测, 2005, (02) :74-76+83
[3]   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识别 [J].
王淑兰 ;
柴发合 ;
张远航 ;
张元勋 ;
王玮 .
环境科学研究, 2005, (02) :19-22+33
[4]   粗集理论应用于大气颗粒物的源解析 [J].
李祚泳 ;
倪长健 ;
丁晶 .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3, (04) :112-114
[5]   大气颗粒物二重源解析技术原理与应用 [J].
冯银厂 ;
白志鹏 ;
朱坦 .
环境科学, 2002, (S1) :106-108
[6]   基于质子微探针研究的大气气溶胶单颗粒源解析 [J].
仇志军 ;
郭盘林 ;
王基庆 ;
陆荣荣 ;
裘惠源 ;
李晓林 ;
朱节清 .
环境科学, 2001, (02) :51-54
[7]   基于遗传算法的大气颗粒物的源解析 [J].
李祚泳 ;
彭荔红 .
环境科学研究, 2000, (06) :19-21
[8]   成都市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的PPR法 [J].
李祚泳 ;
丁晶 ;
张欣莉 .
环境科学研究, 2000, (05) :38-40
[9]   广州市气溶胶中多环芳烃分布、季节性变化及来源判识指标 [J].
成玉 ;
陈立民 ;
盛国英 ;
闵育顺 ;
傅家谟 ;
邵波 .
中国环境科学 , 1998, (02) :41-44
[10]   重庆城区大气颗粒物污染来源解析 [J].
陈思龙 ;
郑有斌 ;
赵琦 ;
孟梅 .
重庆环境科学, 1996, (06) :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