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凹陷油气成藏期次及其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55
作者
朱光有
金强
戴金星
张水昌
郭长春
张林晔
李剑
机构
[1] 中国石油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3]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烃源岩; 成藏期次; 油气分布规律; 东营凹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11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东营凹陷发育了咸水湖相沙河街组四段上部烃源岩和半咸水深湖相的沙河街组三段下部烃源岩两套有效烃源岩。根据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储层流体包裹体等资料 ,将油气藏的形成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第一期为早第三纪东营期末 ,凹陷中心的沙河街组四段上部烃源岩已进入生油门限并开始排烃 ,后由于喜山运动使全区遭受抬升和剥蚀 ,油气生成过程中断 ,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表明 ,此阶段的原油成熟度较低 ,油气生成数量有限 ;第二期为晚第三纪至第四纪沉积时期 ,伴随着凹陷的持续全面沉降和深埋 ,沙河街组三段下部和沙河街组四段上部烃源岩进一步成熟 ,生烃作用增强 ,原油的成熟度较高。两次成藏的原油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凹陷边缘油藏的原油主要来自沙河街组四段上部烃源岩 ,原油成熟度较低 ,是早期充注成藏的 ;生油凹陷中心油藏的原油主要来自沙河街组三段下部烃源岩 ,原油成熟度较高 ,为第二期充注成藏的 ;而过渡带 (斜坡带 )油藏的油气来源及成藏期比较复杂 ,总体特征是混源聚集、多期充注成藏
引用
收藏
页码:209 / 21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 [21] 断陷盆地多次运移成藏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
    陈建渝
    牛瑞卿
    [J]. 地球科学, 2000, (03) : 253 - 259
  • [22] 迈向新世纪的中国石油地质学
    李德生
    [J]. 石油学报, 2000, (02) : 1 - 8+6
  • [23] 中国海相油气勘探若干重大科学问题
    李晋超
    马永生
    张大江
    黄第藩
    张水昌
    程克明
    徐志川
    李小地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8, (05) : 17 - 18+3+9
  • [24] 济阳复式油气区大油田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
    刘兴材
    杨申镳
    [J].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8, (02) : 170 - 178
  • [25] 东营凹陷牛38井沙三段中下部有机质分布特征
    洪志华
    陈致林
    殷沫
    张春荣
    [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1, (03) : 292 - 299
  • [26] 山东牛庄地区沙三段前三角洲斜坡重力流沉积
    冯有良
    何立琨
    郑和荣
    王宁
    姜秀芳
    [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0, (03) : 313 - 319+353
  • [27] 有机包裹体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施继锡
    李本超
    傅家谟
    刘德汉
    彭平安
    [J].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7, (03) : 318 - 326
  • [28] 渤海湾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的形成和分布
    胡见义
    徐树宝
    童晓光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86, (01) : 1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