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性:独立学院最重要的社会属性——关于贯彻落实教育部26号令的思考

被引:5
作者
廉军
机构
[1] 天津大学
关键词
独立学院; 非营利组织; 公共治理;
D O I
10.16697/j.cnki.xdjygl.2009.05.032
中图分类号
G648.7 [民办院校];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独立学院公共性的外在特征应是非营利性,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外部制度和大学的内在逻辑所决定的。确立为民间非营利组织,为规范独立学院产权关系、协调内外关系提供了一种合理的制度选择。依法区分举办者和出资人的身份与权益是实现非营利属性的关键,完善董事会治理、公开内部信息和加强政府引导是加强独立学院公共治理的有效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07 / 10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从更高更宽视域透析高等教育的属性与功能 [J].
瞿振元 ;
韩晓燕 .
中国高等教育, 2008, (02) :10-15
[2]   我国独立学院制度:问题与转型 [J].
王建华 .
教育研究, 2007, (07) :46-49+83
[3]   营利性大学:背景·现状·可能性 [J].
金子元久 ;
鲍威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5, (02) :17-22
[4]   私立高等教育与公共政策:私立高等教育在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的角色 [J].
罗杰·L·盖格 ;
刘红燕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3, (03) :21-25+76
[5]   私立高等教育:比较视角下的主题与变化 [J].
菲利普·G·阿特巴赫 ;
蒋凯 ;
林小英 .
比较教育研究, 2000, (05) :24-29
[6]  
非营利性组织的管理[M].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美) 德鲁克 (Drucker, 2007
[7]  
非营利组织管理[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北京新华信商业风险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译校, 2004
[8]  
教育社会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 , 吴康宁著,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