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葡一油层组高精度层序格架内储集砂体的沉积构成及其对油田开发的意义

被引:6
作者
张英志 [1 ]
林畅松 [1 ]
马利民 [2 ]
刘景彦 [1 ]
张宇 [3 ]
梁秀丽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2]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采油三厂
[3] 山东兖州矿业集团
关键词
高精度层序格架; 复合砂体沉积构成; 剩余油分布; 葡一油层组; 大庆油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大庆油田北三区上白垩统葡一油层组以高频湖进面可划分为3个四级和8个五级的高精度层序地层单元。以密集开发井资料为基础追踪这些层序单元可为储层砂体研究提供精细的等时对比框架。该油层组的主要储集砂体多为复合型砂体,由各种单一砂体相互叠置和切割所形成,包括下切河道(谷)分流河道复合砂体、水下分流河道上叠水上分流河道复合砂体、分流河道上叠河口坝砂体、决口水道上叠决口三角洲砂体等复合类型。这些砂体的内部沉积构成复杂,控制着厚油层储层物性的非均质性变化。在高精度层序框架内可划分出3个砂体复合带,其沉积构成的差异对剩余油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主河道复合砂体带的孔渗性和连通性好,易形成上部层内和隔层非均质性剩余油;河道边部-河口坝复合砂岩带结构复杂,隔层发育,易形成平面未波及或物性变化导致的剩余油,应是区内剩余油挖潜的重要相带;边缘砂坝-决口扇-越岸泛滥砂泥岩互层带砂体分布局限,孔渗性和连通性差,由于井网控制不够或连通性差形成剩余油。
引用
收藏
页码:225 / 23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不同规模地质体剩余油的形成与分布研究 [J].
杜庆龙 ;
王元庆 ;
朱丽红 ;
李忠江 ;
聂淑艳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S1) :95-99
[2]   储层的表征技术——北一区断东西块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J].
渠永宏 ;
隋新光 ;
刘颖萍 ;
刘国涛 ;
江淮友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3, (05) :15-18+74
[3]   储层非均质体系、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和流动单元研究思路探讨 [J].
赵翰卿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2, (06) :16-18+43
[4]   高精度层序地层分析:建立沉积相和储层规模的等时地层格架 [J].
林畅松 ;
刘景彦 ;
刘丽军 ;
张韬 ;
李喜臣 .
现代地质, 2002, (03) :276-281
[5]   大庆油田剩余油的影响因素及分布 [J].
魏纪德 ;
杜庆龙 ;
林春明 ;
张同意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1, (01) :57-59
[6]   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和储层预测 [J].
林畅松 ;
张燕梅 ;
刘景彦 ;
庞保成 .
地学前缘, 2000, (03) :111-117
[7]   陆相盆地露头储层地质建模研究与概念体系 [J].
焦养泉 ;
李思田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1998, (04) :38-45
[8]   松辽盆地油气勘探成果与潜力分析 [J].
张文昭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997, (03) :4-6+78
[9]   大型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以鄂尔多斯中生代盆地为例 [J].
李思田,林畅松,解习农,杨士恭,焦养泉 .
地学前缘, 1995, (04) :133-13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