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探讨

被引:167
作者
马远征
胡明
才晓军
陈兴
李宏伟
隰建成
薛海滨
机构
[1] 解放军第三○九医院骨科
关键词
脊柱; 结核;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87 [矫形外科手术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总结采用彻底清除病灶和植骨消灭死腔,通过坚强内固定矫正畸形和重建脊柱稳定性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自1996年10月至2002年7月共手术治疗脊柱结核152例,结核病灶位于颈椎15例、胸椎67例、胸腰段17例、腰椎53例,病灶范围1~3个椎体,无跳跃病灶。手术方法(1)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钢板内固定;(2)经肋横突切除入路行病灶清除植骨、经椎弓根内固定;(3)后方入路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和椎弓根内固定;(4)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椎弓根固定。术后配戴支具3~5个月,抗结核药物治疗6~9个月。定期进行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观察。结果(1)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前后路联合手术平均术时4.5h,术中平均出血650ml;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平均术时3.5h,术中平均出血450ml;其余两种手术平均术时3.0h,术中平均出血350ml。(2)手术创伤和并发症前后路联合手术创伤较大,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次之。手术并发症有大血管破裂1例,暂时性窦道形成5例,内固定器松动和断裂3例。(3)临床疗效患者术后1~2周症状基本缓解并下床行走,术后6~8周日常生活基本自理,术后6个月X线片显示植骨融合。患者结核病灶全部治愈。结论有效应用抗结核药物是脊柱结核手术成功的前提,坚强内固定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促进植骨融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前路病灶切除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 [J].
陈兴 ;
马远征 ;
薛海滨 ;
孙继桐 ;
李宏伟 ;
何涛 .
中国防痨杂志, 2003, (03) :11-14+80
[2]   侧前方病灶清除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后凸畸形 [J].
郭立新 ;
陈兴 ;
马远征 ;
才晓军 .
中华骨科杂志, 2002, (11) :25-28
[3]   病灶切除植骨与椎弓根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J].
郭立新 ;
陈兴 ;
马远征 ;
王金河 .
中华医学杂志, 2002, (16) :44-46
[4]   一期前路椎体间植骨并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J].
金大地 ;
陈建庭 ;
张浩 ;
瞿东滨 ;
王吉兴 ;
江建明 .
中华外科杂志, 2000, (12) :21-23
[5]   脊柱结核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J].
李承球 .
颈腰痛杂志, 1999, (03) :161-164
[6]   脊柱结核经椎管病灶清除及椎弓钉棍固定矫形 [J].
郑久生 ;
贺学军 ;
陈良龙 .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1997, (05) :226-227
[7]  
近20年脊椎结核外科治疗的进展与存在问题(附10531例分析与观察)[J]. 王福宸,王怡,张德森,周祥贞.中华骨科杂志. 1991 (05)
[8]  
椎体钉在胸腰椎结核手术治疗中的应用[J]. 郑晨希,饶书城,牟至善.中华骨科杂志. 1992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