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江断裂带活动构造特征与活动性分析

被引:11
作者
彭小龙
王道永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断裂带; 构造特征; 活动构造;
D O I
10.16772/j.cnki.1673-1409.2013.26.002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根据对雅鲁藏布江断裂带实地考察的情况,分析了断裂带活动构造表现特征,详细阐述了雅鲁藏布江断裂带活动构造总体特征与构造作用成因。研究表明,东段急剧偏转为NE向,中段呈EW向,但波状起伏特征明显;西段逐渐偏转为NWW向。雅鲁藏布江断裂总体向南倾斜,倾角较陡(60~70°);东段(朗县以东)倾向北-北西,断裂变形性质复杂多样。雅鲁藏布江断裂活动性明显,但不同地段其活动性差异较大,米林以东活动性较强,为全新世活动断裂;米林以西断裂活动性较弱,最新活动时代主要为中-晚更新世。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印度与亚洲板块碰撞及碰撞时限的新证据——日喀则卡堆蓝片岩Ar-Ar定年 [J].
李才 ;
胡敬仁 ;
翟庆国 ;
董永胜 .
地质通报, 2007, (10) :1299-1303
[2]   西藏南部始新世早期放射虫动物群及其对特提斯闭合时间的约束 [J].
李亚林 ;
王成善 ;
胡修棉 ;
MBak ;
王进军 ;
陈蕾 ;
李祥辉 .
科学通报, 2007, (12) :1430-1435
[3]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内构造岩片划分及形成——以仲巴-桑桑段为例 [J].
吴新国 ;
吕继东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6, (03) :320-325
[4]   金沙江下游溪洛渡水电站马家河坝断层活动性及工程稳定性 [J].
吴德超 ;
李愈生 ;
刘维亮 ;
邓江红 ;
王道永 ;
肖渊甫 .
地质通报, 2006, (04) :506-511
[5]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的形成与日喀则弧前盆地沉积演化 [J].
郝杰 ;
柴育成 ;
李继亮 .
地质科学, 1999, (01) :4-12
[6]   雅鲁藏布江断裂带的构造特征 [J].
武长得 ;
朱红 ;
邓宗策 ;
崔军文 .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90, (02) :87-94
[7]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及其邻区构造演化 [J].
肖序常 ;
万子益 ;
李光岑 ;
曹佑功 ;
周祥 .
地质学报, 1983, (02) :205-212
[8]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喜马拉雅山地质[M]. 地质出版社 , 王成善等编著, 1999
[9]  
西藏日喀则弧前盆地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M]. 地质出版社 , 王成善等著, 1999
[10]  
中法喜马拉雅考察成果[M]. 地质出版社 , 李光岑,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