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宁大通县韩家山泥岩质多级旋转型滑坡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9
作者
辛鹏
王涛
吴树仁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滑坡; 泥岩; 多级旋转; 河流侧向侵蚀; 形成机制; 渐近性破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2 [滑坡];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青海大通县韩家山滑坡是西宁盆地最危险性的滑坡之一。为分析该滑坡的形成机制,论文基于高精度的地形数据开展变形形式、平面堆积特征的调查;结合连续取芯钻探数据,重建了滑体结构;为定量获得滑动带力学性质的变化过程,进行了滑体与原岩物质成分、水理性质、应力应变性质的物理化学测试,讨论了多级滑动剪切面的形成机制。分析表明:(1)滑体内不存在软弱地层,为近似均质地层。滑体为单一的新近系红色泥岩夹石膏层,不具层理,不含大于0.25 mm碎屑颗粒。泥岩内粘土矿物含量在29.7%46.3%之间,碳酸钙含量在9.84%11.58%之间。岩体内含形态不一、大小不一的石膏结核;(2)泥岩粘粒含量高,水敏性与粘滞性强。泥岩干燥饱和吸水率最低为26.31%,最高为42.12%。泥岩样品环剪试验呈应变软化型,随着含水率的增大,强度急剧降低。滑体快速滑动过程中,非饱和的滑带土受粘性物质、孔隙性的影响,产生强吸力;(3)滑体以旋转变形破坏为主,斜坡受河流侧向侵蚀影响,滑床附近的岩土体渐进性破坏,出现多级滑动现象。
引用
收藏
页码:771 / 78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簸箕山大型老滑坡滑动带的结构特征及形成机制试验研究 [J].
辛鹏 ;
吴树仁 ;
石菊松 ;
王涛 ;
石玲 ;
韩金良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3, 32 (07) :1382-1391
[2]   斜坡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建立 [J].
谈树成 ;
金艳珠 ;
虎雄岗 ;
蒋顺德 ;
冯龙 .
地球学报, 2012, 33 (05) :812-818
[3]   多级旋转黄土滑坡形成机理及失稳模式 [J].
李滨 ;
殷跃平 ;
吴树仁 ;
石菊松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2, 42 (03) :760-769
[4]   基于降雨响应的黄土丘陵区滑坡危险性预测研究——以宝鸡市麟游县为例 [J].
辛鹏 ;
吴树仁 ;
石菊松 ;
王涛 .
地球学报, 2012, 33 (03) :349-359
[5]   多级旋转黄土滑坡基本类型及特征分析 [J].
李滨 ;
殷跃平 ;
吴树仁 ;
石菊松 .
工程地质学报, 2011, 19 (05) :703-711
[6]   黄河上游新第三系红层软岩饱水强度参数研究 [J].
魏玉峰 ;
荀晓慧 ;
聂德新 ;
万宗礼 .
人民黄河, 2010, 32 (05) :85-87
[7]   对西宁城区古近系泥岩工程地质特性的新认识 [J].
张强骅 ;
李兄莲 .
中国煤炭地质, 2010, 22 (01) :50-52
[8]   大型基岩顺层滑坡滑带形成演化过程与模式 [J].
李守定 ;
李晓 ;
吴疆 ;
刘艳辉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 (12) :2473-2480
[9]   三峡水库引水工程秦巴段工程地质条件研究 [J].
吴树仁 ;
张永双 ;
韩金良 ;
石菊松 ;
何锋 ;
谭成轩 .
地球学报, 2006, (05) :487-494
[10]   人工弃渣诱发泥石流的动力学研究——以三峡库区巴东县黄家大沟为例 [J].
张永双 ;
金逸民 ;
吴树仁 ;
石菊松 ;
董诚 ;
何锋 ;
韩金良 .
地球学报, 2005, (06) :571-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