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藻(Hydrillaverticillata)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抑制作用

被引:41
作者
王立新
吴国荣
王建安
章浩
陆长梅
徐勤松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南京 常熟高等专科学校
[3] 常熟
[4] 南京
关键词
黑藻; 铜绿微囊藻; 抑制作用; 抑藻物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5 [植物生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采用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和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共同培养的实验方法,追踪测定微囊藻的生长量、光合速率等相关生理生化指标以及观察藻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研究黑藻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黑藻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藻细胞生长量显著降低,细胞超微结构进行性损伤直至细胞解体,藻体叶绿素a含量和光合速率急剧下降,呼吸速率、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积累量与膜的损伤程度相一致.在黑藻养殖水中初步分离得到黑藻分泌的抑藻物质.
引用
收藏
页码:337 / 34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太湖水域几种高等水生植物的克藻效应 [J].
唐萍 ;
吴国荣 ;
陆长梅 ;
顾龚平 ;
宰学明 .
农村生态环境, 2001, (03) :42-44+47
[2]   太湖梅梁湾藻类及相关环境因子逐步回归统计和蓝藻水华的初步预测 [J].
陈宇炜 ;
秦伯强 ;
高锡云 .
湖泊科学, 2001, (01) :63-71
[3]   凤眼莲根系分泌物对栅藻结构及代谢的影响 [J].
唐萍 ;
吴国荣 ;
陆长梅 ;
周长芳 ;
魏锦诚 .
环境科学学报, 2000, (03) :355-359
[4]   滇池水华特征及成因分析 [J].
刘丽萍 .
环境科学研究, 1999, (05) :3-5
[5]   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克藻效应的研究 [J].
何池全 ;
叶居新 .
生态学报, 1999, (05) :166-170
[6]   人工模拟生态系统中水生植物与藻类的相关性研究 [J].
况琪军 ;
夏宜曷 ;
吴振斌 ;
邱东茹 .
水生生物学报, 1997, (01) :90-93
[7]   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Kom.)对藻类的生化干预作用 [J].
袁峻峰 ;
章宗涉 .
生态学报, 1993, (01) :45-50
[8]   城市富营养化水域的生物治理和凤眼莲抑制藻类生长的机理 [J].
孙文浩 ;
俞子文 ;
余叔文 .
环境科学学报, 1989, (02) :188-195
[9]   水葫芦对藻类的克制效应 [J].
孙文浩 ;
俞子文 ;
余叔文 .
植物生理学报, 1988, (03) :294-300
[10]   薄膜氧电极的制作与呼吸或光合控制的测定 [J].
李德耀 ;
叶济宇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0, (01) :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