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最优股权结构问题研究——基于双重委托代理理论的实证分析

被引:5
作者
王文莉 [1 ]
孙倩 [2 ]
胡平仂 [1 ]
机构
[1] 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股权结构; 经营能力; 双重委托代理理论;
D O I
10.16304/j.cnki.11-3952/f.2015.11.011
中图分类号
F832.35 [城乡金融组织];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农村信用社的股权现状很容易导致双重委托代理问题,因此从双重委托代理理论出发研究农村信用社股权结构对其经营能力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在相关理论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以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近5年的统计数据为样本,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对农村信用社财务绩效和服务范围的影响,并进一步计算出农村信用社第一大股东、二至五股东、六至十股东的最优持股比例。结论认为:(1)农村信用社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高低对农村信用社财务绩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同ROA(正向指标)呈倒U型关系,同负债权益比(负向指标)呈正U型关系,其合理持股比例在2.5%—3.4%之间,低于2.5%容易产生第一类委托代理问题,高于3.4%容易引发第二类委托代理问题;第二至第五大股东合计最优持股比例是9.2%;第六至第十大股东合计最优持股比例处于3%—4%。(2)大部分农村信用社股权过于分散,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主要是第一类委托代理问题。(3)农村信用社股东间的制衡机制尚未形成,应在提高股权集中度的同时适度提升股权制衡度。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10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农村信用社内部公司治理对绩效影响的研究——以陕西省调研数据为例 [J].
王文莉 ;
赵芸 .
宏观经济研究, 2014, (08) :91-99
[2]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基于陕西与宁夏20家机构的调查 [J].
王佳楣 ;
罗剑朝 ;
张珩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4 (04) :72-78
[3]   股权结构与治理机制对村镇银行盈利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四川省村镇银行数据 [J].
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会计财务处课题组 ;
侯甜甜 .
金融会计, 2014, (03) :45-49
[4]   城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绩效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 [J].
赵尚梅 ;
杜华东 ;
车亚斌 .
财贸经济, 2012, (07) :39-48
[5]   中国农村信用社合理股权结构模式初探——以江苏省为例 [J].
邢芙伟 .
中国农村观察, 2010, (01) :50-60+95
[6]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与重构 [J].
高旸 .
农村经济, 2007, (06) :64-65
[7]   农村信用社改革进程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J].
张敏恬 .
金融与经济, 2007, (04) :62-64
[8]   我国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的缺陷及改进对策 [J].
王军伟 .
经济纵横, 2006, (15) :8-11
[9]   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评价 [J].
谢平 ;
徐忠 ;
沈明高 .
金融研究, 2006, (01) :23-39
[10]   治理机制、高管特征与农村信用社经营绩效——以山东省为例的实证分析 [J].
曹廷求 ;
段玲玲 .
南开管理评论, 2005, (04) :51-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