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渔业资源与渔业发展模式

被引:9
作者
费骥慧 [1 ]
唐涛 [2 ]
邵晓阳 [1 ]
机构
[1] 杭州市湿地研究中心杭州师范大学
[2]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关键词
洱海; 渔业; 鱼类区系; 水质; 鱼产量; 发展模式;
D O 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1.03.006
中图分类号
S931 [水产资源学]; F326.4 [渔业、水产业];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洱海是云南省主要的水产基地之一。于2009年8月和11月,对洱海进行了鱼类资源调查,渔获物中有鱼类23种,隶属于6目9科,其中,子陵栉鰕虎鱼(Ctenogobius giurinus)、波氏栉鰕虎鱼(Ctenogobius cliffordpopei)、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等小型低值品鱼类在种类和数量上占据优势;鲫(Carassius auratus)、鲤(Cyprinus carpio)等原定居型经济鱼类产量不高;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以及依赖于人工放养的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等经济鱼类成为渔业主体。参照国家《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以及《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对2004~2009年洱海的水质监测数据,包括透明度、pH、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等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洱海水质整体上为Ⅲ类水质,处于中营养化水平,除透明度、pH两项指标存在超标现象以外,其他指标总体处于正常渔业水质标准范围之内。针对当前洱海的渔业资源和水环境现状,提出了"增殖现有放养经济鱼种-控制小型低值品鱼种-恢复原有珍稀土著鱼种"和"增殖现有放养经济鱼种-引进优良新品种"两种具有不同侧重点的渔业发展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277 / 28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Biological Pollutants: Alien Fishes in Mountain Lakes.[J].D. W. Schindler;B. R. Parker.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 Focus.2002, 2
[2]  
云南渔业.[M].邱家荣; 杜建标; 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
[3]  
新编大理风物志.[M].薛琳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4]  
云南鱼类志.[M].褚新洛等编著;.科学出版社.1989,
[5]   鄱阳湖的自然渔业功能 [J].
杨富亿 ;
刘兴土 ;
赵魁义 ;
李秀军 ;
纪伟涛 .
湿地科学, 2011, (01) :82-89
[6]   滆湖鱼类学调查及渔获物分析 [J].
唐晟凯 ;
张彤晴 ;
孔优佳 ;
花少鹏 ;
王晓峰 .
水生态学杂志, 2009, (06) :20-24
[7]   鄱阳湖渔业资源现状与养护对策研究 [J].
黄晓平 ;
龚雁 .
江西水产科技, 2007, (04) :2-6
[8]   武湖的渔业资源及渔业利用初步意见 [J].
夏文凯 ;
吴小平 ;
刘家寿 ;
李钟杰 ;
张堂林 ;
叶少文 ;
李文祥 .
水利渔业, 2007, (06) :38-40
[9]   鱼类入侵的过程、机制及研究方法 [J].
潘勇 ;
曹文宣 ;
徐立蒲 ;
殷守仁 ;
白璐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03) :687-692
[10]   洱海水体富营养化的演变及其研究进展 [J].
韩涛 ;
彭文启 ;
李怀恩 ;
毛战坡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5, (01) :73-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