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海盆海山古地磁及海盆的形成演化

被引:16
作者
金钟
徐世浙
李全兴
机构
[1] 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3]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
[4] 浙江杭州
关键词
南海; 海山; 古地磁; 海盆; 演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11 [海洋起源与演化];
学科分类号
070704 ; 0709 ;
摘要
根据海山磁性反演获取的古地磁成果发现,南海海盆东部和西南部的运动形式、生成时代存在很大差异,东部海盆和西南部海盆之间由一条北北西走向的岩石圈压性左旋转换(性)断层———"南海海盆中央断裂"分界.结合已有的地质地球物理成果分析和论证,确定了南海海盆在古南海和与之接壤的华南地块南部边缘形成.南海海盆的形成演化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始新世"古南海断裂"产生,古南海被一分为二;第二阶段,渐新世东部海盆开始发育———扩裂;第三阶段,中中新世西南部海盆开始发育———张裂;第四阶段,南海海盆整体旋转,古南海圈闭.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9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马尼拉海沟增生楔中段的挤入构造 [J].
李家彪 ;
金翔龙 ;
阮爱国 ;
吴世敏 ;
吴自银 ;
刘建华 .
科学通报, 2004, (10) :1000-1008
[2]   南海中部海盆海山磁性反演及初步解析 [J].
金钟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3, (02) :57-66
[3]   南海海山非均匀磁性反演 [J].
金钟 ;
徐世浙 ;
李昭荣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6) :926-934
[4]   南海东部海盆晚期扩张的构造地貌研究 [J].
李家彪 ;
金翔龙 ;
高金耀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3) :239-248
[5]   滇西南新生代走滑断裂运动学、年代学、及对青藏高原东南部块体运动的意义 [J].
季建清 ;
钟大赉 ;
张连生 ;
不详 .
地质科学 , 2000, (03) :336-349
[6]   南海中央海盆岩石圈厚度和地壳年代的初步分析 [J].
陈雪 ;
林进峰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7, (02) :72-85
[7]   从红河剪切带走滑运动看东亚大陆新生代构造附视频 [J].
张连生 ;
钟大赉 .
地质科学, 1996, (04) :327-341
[8]   南海深海平原海山、海丘分布规律及形成环境 [J].
鲍才旺 ;
薛万俊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3, (06) :83-90
[9]   海山磁性反演精度的研究 [J].
徐世浙 ;
邢天文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3, (03) :73-79
[10]  
非均匀磁化的海山磁性的反演[J]. 徐世浙.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