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儿童感染性腹泻病原学和耐药性分析

被引:41
作者
于国慧
董方
甄景慧
刘锡清
许宏
宋文琪
徐樨巍
机构
[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检验中心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病原学; 耐药性; 轮状病毒; 儿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25.1 [小儿传染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变化、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性变迁情况。方法对2008年肠道门诊临床初步诊断为急性细菌性腹泻病儿童的新鲜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血清分型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以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定性检测A群轮状病毒抗原。结果 301份粪便培养共检出病原菌4种70株(有1份同时检出2种细菌),检出率为22.9%(69/301)、其中男孩检出48例,女孩21例,男女检出比为2.29∶1;2岁以下患儿检出56例(81.2%)。检出沙门菌32株(45.7%),志贺菌13株(18.6%),致泻性大肠杆菌6株(8.6%),金黄色葡萄球菌19株(27.1%)。13株志贺菌中检出B群9株(69.2%),1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16株发生于<1岁组婴儿。沙门菌和志贺菌的耐药率分别为氨苄西林(61.3%、92.3%)、复方新诺明(16.1%、61.5%)、环丙沙星(9.7%、30.8%)、头孢曲松(16.1%、23.1%)。301份标本中A群轮状病毒阳性30份,其中同时粪便培养阳性者10份。结论 2008年北京地区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菌以沙门菌为主,志贺菌属中以B群为主要流行株,两者的易感人群以2岁以下婴幼儿为主,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以1岁以下婴儿为主;多重耐药仍以志贺菌明显,沙门菌的耐药率有所上升;儿童感染性腹泻中细菌与轮状病毒混合感染的比例上升。
引用
收藏
页码:535 / 53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2007年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监测结果分析 [J].
于国慧 ;
宋文琪 ;
甄景慧 .
中国妇幼保健, 2009, 24 (18) :2506-2508
[2]  
广州地区儿童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研究[J]. 谢永强,邓秋连,虢艳,万根平.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9(02)
[3]   2002年至2007年太原地区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J].
原慧云 ;
张镁硒 ;
马荣伟 .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8, 20 (06) :589-590+593
[4]   感染性腹泻病原菌及药敏分析 [J].
凌苏 ;
赵星祥 ;
华冰 ;
翁丽贞 .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5, (05) :347-348
[5]  
ANTIMICROBIAL DRUG RESISTANCE IN NONTYPHOID HUMAN SALMONELLA IN BELGIUM: TRENDS FOR THE PERIOD 2000-2002[J] . Wybo,Wildemauwe,Godard,Bertrand,Collard.Acta Clinica Belgica . 200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