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已婚青年女性自杀现象研究——基于湖北省大冶市丰村的个案分析(1980-2000)

被引:29
作者
刘燕舞 [1 ]
王晓慧 [2 ]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2]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农村已婚青年女性; 自杀; 家庭结构; 死亡观; 社会实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6 [变态心理学、病态心理学、超意识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家庭结构及其变动和人们的死亡观念是理解农村已婚青年女性自杀的关键因素。婆媳关系和夫妻关系及两者变迁所呈现出来的双重失衡状态,使得处于劣势地位的已婚青年女性容易走上自杀之路。人们相信死后还有一个存在的世界,并认为在死后的这个世界中,能够看到对造成她们自杀死亡者的惩罚,因而,自杀成为已婚青年女性寻求救助的一种手段。在这两大因素背后,更为基础的社会实践推动了自杀的产生。社会实践现场中自杀后的一系列表达是构成农村已婚青年女性对自杀死亡后进行想象的现实基础。现实生活中这种社会实践的上演与习练,会通过女性意念的投射与模化映置到未来的自杀实践中。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79+95 +95-96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鄂东南村落的丧事民俗活动——基于湖北省大冶市丰村的田野调查 [J].
刘燕舞 ;
田孟 .
民间文化论坛, 2010, (06) :87-93+86
[2]   代际关系变动与老年人自杀——对湖北京山农村的实证研究 [J].
陈柏峰 .
社会学研究, 2009, 24 (04) :157-176+245
[3]   自杀秩序与湖北京山农村老年人自杀 [J].
杨华 ;
范芳旭 .
开放时代, 2009, (05) :104-125
[4]   中国不同地区女性自杀死亡分析 [J].
安琳 ;
贾会学 .
中国卫生统计, 2007, (01) :29-32
[5]   精神失落的社会史——从性别、年龄和地区的角度分析日本自杀死亡率的变化 [J].
佐佐木洋成 .
国外社会科学, 2005, (06) :103-104
[6]   无言的游魂——“理解自杀”札记之一 [J].
吴飞 .
读书, 2005, (07) :3-10
[7]   中国的自杀现状及未来的工作方向 [J].
费立鹏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4, (04) :8-10
[8]   社会转型期老年人自杀现象研究 [J].
颜廷健 .
人口研究, 2003, (05) :73-78
[9]   农村女性自杀未遂相关因素的研究 [J].
董汉振 ;
路英智 ;
蔡大庆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0, (05) :47-49
[10]   中国城乡人口自杀死亡研究 [J].
杨子慧 .
中国人口科学, 1997, (02) :1-12